人们希望摆脱这种无力的状态,继而就有了一种普遍的欲求,阿德勒心理学称之为“追求优越性”。
也就是说,希望变得更好是人类的普遍欲求。例如,蹒跻学步的孩子学会直立行走、学会语言,学会更多生存的技能,这些都是人们“追求优越性”的结果。
人们希望进步,会树立某些理想或者目标并努力为之奋斗,与此同时,对于无法达成理想的自己就会产生自卑感。
自卑感本身并不是一件坏事,阿德勒认为,适当的自卑感也可以促成努力和进步的契机。例如,虽然对自己的学历抱有自卑感,但若是因为这样,才下定了提升学历、加倍努力的决心,也是一件好事。
但如果把自己的“自卑”当作借口来使用,把诸如“我之所以无法成功是因为学历很低”、“我之所以无法结婚是因为长得不好看”这样的话挂在嘴边,就已经超出了“适当自卑”的范畴。
当然,“追求优越性”常常会被误认为是尽力超越他人,甚至通过下三滥的手段排挤伤害别人而获取利益,这并不是阿德勒心理学所肯定的态度。
健康的“追求优越性”就像在一个平面上,每个人行进的距离和速度各不相同,但大家都在一个平面上面平等地行走着。
进步不是来自和他人的比较,而是来自与“理想自己的”的比较。
在同一个平面上,无论走在前面还是走在后面都没有关系,我们不断地向前迈进不是为了与他人比赛,价值在于不断地超越自我。
一切烦恼都源自人际关系,因为有了和他人的比较,我们才会产生自卑和自负的心理状态。
获得“幸福勇气”的第一步,就是需要停止和他人的比较,专注于超越自我,向着“理想的自己”不断进步。
但是,人原本就不能作为独立的存在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还将遇到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问题”,每当遭遇这些烦恼的时候,又该怎么办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