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马佐夫兄弟》这本书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长篇小说,通常也被认为是作者文学生涯的巅峰之作。《卡拉马佐夫兄弟》最初在《俄罗斯信使》杂志上连载了将近两年,并于1881年出版了第一个单行本。
该书改编自一桩真实的杀父案,是一个真实事件。本书描写老卡拉马佐夫同三个儿子之间的尖锐冲突,以及杀父案件的法庭审判。整部小说有两个层次,从表面上看这是一桩杀父案,而受害人的几个儿子在某种程度上有串谋之嫌,但深层次上,这是一幕关于人精神的戏剧,讲述了一个情欲、信仰、理性与自由意志间的道德角斗。作品展示一个错综复杂的社会、家庭、道德和人性的悲剧主题。
本书原计划写两部,第二部因作者逝世而未完成。1878年5月,陀思妥耶夫斯基年仅3岁的儿子阿辽沙离开了人世,这也打断了小说的进度。陀斯妥思耶夫斯基遭受了空前巨大的打击,因为他儿子正是死于家族遗传的癫痫病。他将对于儿子离世的悲伤写在小说中,将阿辽沙这个与儿子同名的人物设置为贯穿始末的英雄并赋予它所有为自己敬仰与寻求的美德。这份心痛也被揉和进了小说中退伍上尉斯涅吉辽夫与他的儿子伊柳沙的故事中。
一段个人经历也影响了陀思妥耶夫斯基,让他选择以一场杀父案作为小说的主要情节。19世纪50年代,陀思妥耶夫斯基因为传播反政府言论而被放逐至西伯利亚,成为强制劳工。那段时期,他遇到了一个名叫Ilyinsky的年轻人,他被指控谋财杀父而被放逐至此。大约十年之后,陀思妥耶夫斯基才得知Ilyinsky乃是被误判的,且在真正的杀人犯伏法之后才得以无罪释放。
这个事件对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影响直接体现在了这部小说中,更成为了推动情节发展的决定力量。不仅如此,老卡拉马佐夫的大儿子德米特里的许多体貌特征和性格特点也都与Ilyinsky很相似。
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上帝存在的思考是在人类的苦难之上展开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卡拉马佐夫兄弟》中写出了人的生存状态与无可逃避的悲剧困境。也就是说,世界的苦难是永恒的。因此,上帝在给人选择自由的同时,也同时赋予了人向善的能力与愿望,人生就是一个善与恶搏斗的过程。在苦难的世界中,人只能依靠上帝,否则便会陷入沉沦。
在这本书中,会看到卡拉马佐夫兄弟们时而是天使,时而是野兽。他们同时体味着两个深渊,“一个在我们头顶上,是高尚的理想的深渊,一个在我们脚底下,是极为卑鄙丑恶的堕落深渊”。但他们的目光,却始终落在自己身上的那个人上。陀氏将人类的希望寄托于“人性超越”之中,他所理解的“人性超越”是建立在神性关照基础上的人性的完满,而神性关照的前提是人性在创造性的发展中涅槃。
在陀思托耶夫斯基的世界里,自由主题与罪恶主题联系紧密。在他看来,“没有自由,恶就是无法解释的,恶出现在自由的道路上,没有与自由的这一联系,就不存在对恶负责的问题,恶是自由的孩子”。因此,在小说中,这两大主题虽各有自己独立的体现,但在表面文字的暗流下,二者是彼此联系,相互依存的。
此书自从出版以来,曾被弗洛伊德、爱因斯坦、教宗本笃十六世等各色在不同领域的大家都评价其在文学史上有极高的成就。这本书对后世的部分文学与哲学巨匠有着深刻的影响。弗洛伊德称其为“史上最伟大的小说”,喜欢它的理由是其中的俄狄浦斯情结。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具有极其复杂、矛盾的性质。1846年发表处女作《穷人》,继承并发展了普希金《驿站长》和果戈里《外套》写“小人物”的传统,对他们在物质、精神上备受欺凌、含垢忍辱的悲惨遭遇表示深切同情。唤醒他们抗议这个不合理的社会制度。读了这本书能够深刻的感受到作家都是一个矛盾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