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不论真伪,先说一个带点奇迹的故事。
但丁的巨著《神曲》是陆续发表的,在《地狱篇》和《炼狱篇》发表之后,但丁的名声传开了。在拉韦纳,那里的诗人、学者都成了但丁的门徒。在1321年但丁染上疟疾病逝之前,但丁曾在一封信中说明过《神曲》全书的主题、目的和四种意义。而且《神曲》中最后一部《天国篇》的前几章在1321年之前已问世。按道理说,但丁应该写完了《神曲》的全部内容。但在他逝世之后,《天国篇》最后十三章的手稿怎么也找不到。绝望的崇拜者无奈之下请但丁的儿子雅各布和皮耶罗来写完父亲的作品。但这两个“三级诗人”无论如何都不太可能完成这样艰巨的任务。不过按照薄丘伽的说法,随着一个很凑巧的奇迹的出现,使得这一做法显得多余了。
在但丁死后第九个月的一个夜晚,但丁的儿子雅各布已经入睡了。
……他父亲出现在他的面前,穿一身最洁白的衣衫,脸上被奇异的光照得闪亮….雅各布问父亲是否活着,……但丁回答说,“是的,但是过着真正的生活,不是咱们那种生活。”
于是雅各布问父亲,在过真正的生活之前,是否完成了他的作品。还问,现在找不到的那部分怎么啦?……对此,但丁似乎回到道:“是的,我已经写完了。”于是,仍在梦幻中的但丁,拉着雅各布的手,领着他到但丁曾经睡觉的房间,指了指其中一睹墙,说,“你拼命在找的东西在这里面”。
第二天天刚亮,雅各布到指明的那间屋子,在一个隐蔽的墙洞里,找到了那十三章诗稿,“因墙壁的潮气已经发霉,如果再多放一些时间,这些手稿马上就会霉烂”。
这个故事被薄丘伽写在《但丁传》中的第26章中。愿意相信的人自然会信,或是假装相信。按照这个故事的提示我们不难猜测事情的真相,雅各布续写完了作品,但为了保持这部作品的伟大,将它们归功于父亲。无论如何对于读者而言却是极其幸运的一件事,不但收获了完整的《神曲》,同时还收获了但丁在天国游历一番仍然归来的确凿消息。
如果我们将上述这个故事视之为历史的话,那么至少这个历史小故事显得相当耐人寻味和有趣。神话也好,奇迹也好,事实真相也好,这些往昔发生的故事被一股脑的记录下来,成为往昔历史的一部分。我们在继承和讲述这些往昔历史时,会一并放在同一个历史内容中。因为我们知道,编纂伪史、篡改历史也是历史的基本形态之一。往昔无疑都是已经发生的、唯一的,但事实上我们注意到在观看这些往昔历史时,它是”多种多样的“。这一点就好比官家正史中说紫气东来,而民间稗史中却说狸猫换太子。在反复讲述的过程中,“添油加醋”或是“移花接木”反而会成为历史记述最常见的方法之一。那么面对这样的历史讲述,我们该如何应对,并如何找到自己面对历史的自处方式呢?
罗新教授在《有所不为的反叛者》一书中就尝试回答了这些问题。他给出的方法有三个:批判、怀疑和想象力。这三点应该不仅仅是历史学家的美德,也应是阅读历史的读者需要努力求索的美德。任何写下来的历史都是已发生历史的一部分,远非全部。诸如“只能如此”和“从来如此”之类的教条出现时,我们需要保持必要的怀疑和抗辩,因为“历史教给我们的是,自古以来就有多种可能、多种行动、多种方式、多个道路、多种结局,历史给我们提供了抗辩和异议的工具,抗辩和意义,提供了改变现实的可能”。薄丘伽讲述但丁《神曲》最后十三章问世的故事本身是文学作品,也同时是我们看到历史的一种方式。其关键在于我们欣赏完这个带着奇迹的故事之后,还能对雅各布的文采和手段保持敬意。
历史是经不起推敲的。尤其是写下来的历史。在面对这些不可靠的历史时,批判、怀疑和想象力就成为我们在做选择时可以相信的东西。一本书不可能字字珠玑,《有所不为的反叛者》这本书最重要的两篇文章分别是《历史学家的美德》和《有所不为的反叛者》。后续学术性文章都是围绕着这两篇文章而张本的。也同时为”批判、怀疑和想象力“这三种美德的使用提供了必要的演示。比如在《从于都斤山到伊斯坦布尔》一文中所引用的一段形象化的说法:
“突厥是一辆自东向西穿越亚洲的大巴士。起点是于都斤山,终点是伊斯坦布尔。这是漫长的旅行,走过了很多地方,在每一个地方都会停靠。每一站都有人带着行李上上下下。乘客中没人在乎这辆巴士的起点是哪里、终点在何方,大家不过是搭车走个短途。他们也从没想过他们与其他乘客间有什么联系。有时车出毛病了,停下来修修,路上能找到什么配件就用什么。经过很多年,当这辆巴士最终抵达伊斯坦布尔的时候,车上不大可能还有从起点站上车的乘客了。而且,这辆巴士本身,也不再是出发时的那个样子了。里里外外,都换成新配件了。但这辆车还被称为突厥,而乘客都自称突厥人。”
这就是历史学家的过人之处,复杂的历史考证可以借助我们熟悉的生活场景来描述。这样的历史讲述与我们当下生活经验的契合度相当之高。也正借助这样的案例示范,我们也才会从繁杂的历史中看到历史之所以复杂的成因。历史学家的美德之所以重要,因为“历史学和历史学家不仅仅是黑暗时代的受害者,也是黑暗时代的制造者”。写真实历史的勇气和胆略不是人人都具备的,而且我们也得知道,阅读真实历史的能力也并非人人都具备。在我们面对的历史和我们需要的历史之间,还存在着巨大的不对称。我们在痛恨某些历史的时候,也需要对我们自己保持警惕,而“批判、怀疑和想象力”是一件要随时携带在身的行李。有它傍身不一定说就有真实的历史,但至少有自己的思考在其中。再不济,也会让我们在面对历史时多一点冷静,少一点狂热。
如果觉得“批判、怀疑和想象力”这三种美德过于庞大的话,我们也可以将其简化为最为简单的一种行动,那就是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
再回到但丁《神曲》最后十三章问世的故事上,在这一个美好的奇迹故事中,每一个人其实都是艰难的。罗新教授在《有所不为的反叛者》这本书中不厌其烦的提及的美德,落实和应用在个人身上时,应该是书名中的修饰语“有所不为”。“有所为”固然很重要,但“有所不为”更需要智慧和勇气。雅各布的“有所不为”则为《神曲》的完整问世划上了圆满的句点。
=====================================================
每一分阅读的努力都是迈向辽阔的一步!《短书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