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后感:三类企业重组模式推动产业整合

读后感:三类企业重组模式推动产业整合

作者: 隔壁老周丨johanny | 来源:发表于2017-03-21 04:00 被阅读27次

在不同的约束条件和因缘际会下、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方向,共同走向产融结合,贯通产品经营与资本经营的互动和循环,一步步实现企业成长,推动着产业整合。

1、潍柴的实业模式

谭旭光踏实的作风使得在印尼进出口业务,由原本的六七台变成了当年360多台的出口。临危任命后,补发工资,争取银行贷款,转变作风雷厉风行,狠抓管理精兵减员,强化经营降本增效,潍柴逐步由弱变强。

潍柴转变之路

变强了的潍柴与重汽存在矛盾,改制上市,走出体制。此后,通过重构经营环境(巩固下游、稳定上游、提升管理、优化股东结构)抵御了与重汽决裂造成的影响。

潍柴上市走出体制

潍柴并购湘火炬后,各大业务板块齐头并进,在各自细分领域处于绝对优势。后续通过跨国并购的方式,收购法国百年公司博杜安发动机公司、意大利法拉帝公司,迈出国际化的一步。完成了唐万新(一个失败了也是英雄的人)未完成的事情。

“我的剑留给能够挥舞它的人。”——查理·芒格

雄才大略的企业家是产业最稀缺的资源。——王明夫

2、复星的投资模式

创始人郭广昌在完成资本和营商经验的原始积累后,逐步转向以企业股权为投资对象,一步步走向并购、重组和股权投资,并发展培育出专业能力和团队,将并购重组和股权投资变成了公司的商业模式和核心能力。

复星并购之路

在组织上形成了“总部-产业集团-专业公司”的三层次运行结构。而经营模式以认同复星文化的企业家团队为核心,持续融资,持续发现投资机会,持续优化管理为圆周的正循环和平衡发展模式。

三层次结构

“今天我们选择挑战,道路充满艰辛,更有无限机遇,我们要全力以赴,创造人生奇迹,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对人感恩,对己克制,对事尽力,对物珍惜,修身齐家立业助天下。”——《复星精英宣言》

并购重组和投资也是一种商业模式,他是区别于产品经营的另外一种绝然不同的方式,它需要企业家非常专注的核心价值观,以及整个组织体系的核心能力的成熟。

3、思科红杉的“企业+基金”模式

思科1984年创办于斯坦福大学,1986年生产出第一台路由器,掀起了一场通信革命。1999年在纳斯达克上市。红杉资本创始于1972年,是全球最大的VC。累计投资了数百家公司,也是思科早期大股东。

思科真正的强势崛起,是在上市之后开始的,号称并购之王。思科竞争战略和成长路径就是在IT行业,地毯式的扫描和并购一些新的技术新公司。他最担心的就是颠覆性技术出现整体的替代了此前的网络技术。由于思科是上市公司,并不适合直接以VC的角色进行投资,他需要有一家vc与自己配合,共同来完成这个任务(对全球新技术评估、投资的过程)。思科利用自己的技术眼光、产业优势和全球网络,发现新的技术公司,对项目进行技术上和产业上的判断,把项目推荐给红杉投资。而红杉则扮演风投和孵化的角色,与思科形成战略联盟。

企业+基金模式 风险资本+产业巨人

这一模式的运作机理和成功逻辑就是:资本市场机制+产业整合效率。

反思

要研究中国的商业案例,去梳理、认知、解释一个个产业的演变史,就像社会学做田野研究一样,才会成就事业的高度。

中国经济增长的背景下,产业结构的变迁,比产品和利润对厂商更致命。 并购重组是产业结构变迁和企业成长壮大的基本手段和运营常态。 在企业经营中有产品经营到资本经营是企业升级必由之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后感:三类企业重组模式推动产业整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ydwn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