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初印象

作者: 小叶榕 | 来源:发表于2020-03-31 15:35 被阅读0次

            西昌山林大火,勾起对她的点滴记忆。

            初识西昌,是1999年,刚到部队一年,随部队野外驻训。应该是8月份,正值重庆爆热的时候,军列从永川出发,在闷罐车(“代客”)里憋了两天两夜,到西昌马道卸载。一下火车,那股清凉,沁人心脾,记得当时很不文明地吼了一声:真TM爽啊。引来其他老机关侧目:一看就是新兵。呵呵,那味道,他们很熟悉,我是第一次。

            最初,团机关是计划在废弃的45医院(或是叫54医院)安营扎寨,45医院,也就是现在的训练基地机关所在地,背靠泸山,面临邛海,距离适中,景色醉人。花了两个小时,收拾好行李,布置好房间,溜到湖边漫步,和老乡闲聊。憧憬着闲暇之余,往湖边藤椅上一躺,一杯清茶,一盘凉虾,看邛海碧波荡漾,想自己奋斗人生,意气风发。哪曾想,下午,杨政委随二梯队到了,一句话:咋能这么安逸,换。于是乎,匆匆忙忙,收物资,上车,撤,来到了凉钢厂。

            凉钢厂,即凉山钢铁厂,从西昌出发,两条道路可到:西昌-邛海-钢窑-厂区,全程约15公里,有西昌至经久的公交车通行;或西昌-马道-厂区,稍远一些。这两条路,刚好把此次失火的泸山围在其中。起火点大营农场,印象中应该就是在钢窑至凉钢厂区之间。那时,农场生产羊绒被,价格不菲,一床需100元左右,嫌贵,就买了床羊绒垫子,至今还在。凉钢厂99年时已经破产,但从宽阔的厂区,整洁的宿舍楼,舒适的招待所,可以看出昔日的繁华。听说,在九十年代初,厂里职工,工资就已近千元,而当时部队的一个连职干部,工资不到400元。

            机关驻扎招待所和宿舍区,分队在厂区,两者之间距离约2公里,翻过一道梁,下山即到。白天,办公、训练,晚上,老机关聚在一堆打牌,新手苦逼地加班。其实那时正处于手工作业与计算机作业交替时期,任务量是手工作业时期的,方法是计算机作业,完成得很快,加班较少见,闲暇时间多。宿舍区有租小说的,古龙系列,陆小凤、楚留香、李寻欢、叶孤城、西门吹雪,天天在我眼前,侠骨丹心,衣袂飘飘。也有卖烧烤的,晚上加班之后,几个同事往烧烤摊前一坐,撸起袖子,串起山羊肉、邛海鱼、鸡郡肝,灯光不亮,火苗在跳,撒把辣椒面,喝起菊花茶,海阔天空,不到深夜不收兵。没有加班,或奉命去分队检查,就和宗和、光辉两个死党,翻过山梁,到分队转转,趁机溜到马道一游。

            马道,相传汉萧何追韩信于此,得名马道,这是西昌南站(货运站)所在地,也是出川至云南方向的一个重要交通要道。镇街不大,一支烟的工夫可以走个来回。在这里见识了海底捞,不知道与现在知名餐饮海底捞有无关联,味道巴适。在这里认识了小芳,一个古灵精怪的太原姑娘,缘来缘灭。来时黄昏,有公交,较方便,离时深夜,从马道到分队驻扎的厂区,约五六公里,还可以蹭个过路车,但从厂区回机关驻地两公里山林,就只有步行。担心偶遇到去分队查哨的领导,一听到吉普车的声音,我们三人立马往公路边树丛中跳,扎根刺也没人敢叫,那个狼狈相,想起就好笑。

            以泸山为基准,西昌城在东北,邛海在东,凉钢厂区在西南,马道在西。我们曾从南向东翻越过一次,就是从凉钢厂区出发,爬上主峰,下到东面邛海边,再顺公路徒步走回营区,算是拉练。翻山,以连为单位组织,看谁用时短。南面上主峰,丛林叠翠,无路可循,各单位各显神通,砍刀、背包绳,应有尽有,冲锋队走在前,逢荆棘就砍,逢崖壁,就用背包绳拴在大树上,后面的人借力而上。开始,是各单位自己寻路,后面,渐渐就走到一起了,也不分谁开的路,谁系的绳。翻过主峰,到了东面,有不少寺庙,也就有了车行道,一路狂奔,为了成绩,忘记留恋美景。

            西昌,泸山,邛海,马道,凉钢厂,大营农场,好熟悉的名字。大火手下留情,那是多美的地方。

            那年,24岁,能喝,能跑,有点狂,单身,冲动,尚年青。

          ---2020.3.31 中午 一点文字,留住记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西昌初印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ygwu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