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林博物馆
一直以来,总以为“西安碑林”睡在绿树掩映的,大广场里面,其实不然,它早已和当地的孔庙融为一体。坐落在西安著名的老城墙下,文昌门是它的“院门”。
除了那些著名的石碑,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那个讲解员,一个帅帅的年轻人,眉眼里透着一句话:“我敢讲,你肯听吗?”的霸气。
碑林西安碑林,创建于公元1087年。“碑林”两个字,是出自清代著名的爱国将领,林则徐之手。鸦片战争之后,林则徐被革职戍守新疆伊犁。路过西安,写下了这两个字。有人说“碑”字少了一撇,正好象征他当时丢了乌纱帽。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你待会儿就会发现,碑林中的所有“碑”字都少了一撇。这是因为古代的汉字讲究对称,“碑”字少了一撇,只是为了看起来对称美观罢了。
王羲之的小楷《乐毅论》这里有世界仅存的一套石刻的《开成石经》和著名的《周易》《尚书》《孟子》等十三经,都刻在石碑上成为了范本,也就是说,这里的每一个字都是不可侵犯的。
这里有褚遂良、柳公权、苏轼、米芾、黄庭坚,这里有董其昌、和林则徐。
有几位游客,围着身穿汉服装的讲解员,一把黑色素面折扇,在他的手中开开合合,给黑黑的石头增添里生气。篆、隶、楷、行在他的折扇的指点下滑过。
昭陵六骏之一“点点如桃,撇撇如刀;横是梁,竖是剑;起承转合,.......”“曹全碑最适合女性”“三绝碑是怀仁和尚用二十四年集王羲之的字.......” 。他指着石碑上的亲字说“是亲人总是要见面的,所以古代汉字里“亲”字一定要有见字在旁边”“爱因为有心字在中间,才是发自内心,汉字简化,符号化,简直就是扯淡。”
黄庭坚的《松风阁》拓片他不紧不慢的,和那些石碑聊天、和写那些字的人对话,不知不觉中,身后已经集结了不少,像我这样前来曾听的人,那个讲解员却丝毫没有要停下的意思。讲解员摇着他的折扇,讲他的石碑。有几块碑,被蒙上宣纸阴干着,准备它的拓片,没有其他声响,我就站在那里不言语,感觉哪哪都是那么舒服。
本来是冲着,著名的《曹全碑》来的,等见到面时,由于年代的久远,本身石头风化的比较厉害,碑身已经面目全非,破败不堪,被一曾厚厚的玻璃罩着,没有几个完整的字可以看清楚。岁月是把杀猪刀,他连石头都不放过。
碑林博物馆保存的《曹全碑》拓片碑林博物馆的外面,是一个文化市场,主要,是些买拓片和笔墨纸砚的小摊,一个在T恤衫上作画的摊位,引起了我的注意,三件白T恤,并排固定在一块展板上,摊主依次在第一件T恤上,画上干枝、在又第二件T恤上,画上干枝,然后转到第三件T恤上,还是画那一笔干枝,那架势不是在作画,到像是在流水线上挑挑拣拣 。流水线的好处,突出的就是快。
秦丞相李斯的《峄山碑》仅一墙之隔,我们刚刚和祖辈先贤,如此亲密的面对面的对话,感觉他们穿越时空的激情和心跳,聆听振聋发聩的呼喊,一转身,就又不得不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我将何去何从?假如,无论哪朝那代,忽然有一天,自己视若珍宝的、在深夜无数次把玩的老物件,有了一个孪生兄弟,是应该哭,还是应该笑呢?
碑林现在的城市里,到处都应个“快”字上,闯红灯图个快、刚来的新手,被嫌手脚不够麻利、流水线作画一次能出更多;汉子简化为了,学习和使用更方便.....也许有一天,气定神闲、悠然自得这些字眼,就没人会理解了吧?猜想,有一天,有人提出,在脖子上开一个永久的口子,吃饭时把头扬起,直接往腔子里,倒粮食的诸多好处 ?也许有一天谁会说,生个孩子的准备时间太长,不如放到工厂里,直接领着个成品的宝宝回家来的舒服!
谁知道呢?
2016.6.1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