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格局是撑大的
有一种格局是长大的
最近与朋友有一场关于格局的对话
说到朋友这个关系其实还不能完全称得上是朋友,只能算做认识然后互相欣赏。
朋友这次专程从外地回来是为了参加领取庭上调解的赔偿款。这次案件赔偿事宜是因为他的争取牵头把“受害者”群体拉到一个群,作为主理人为此付出很多,但是没有几个人为此好的感恩。
这个案件于我了解也不了解,但是做为消费者也去责任去旁听,其实不为赔偿就为旁听而去。
参加完我们有了一次深度交流,提到“格局”
他说:他比较欣赏陈安之,徐鹤宁,还有陈安之的外国师父,叫安东尼·罗宾。
当他说出这句话,我突然顺嘴来了一句,这个“格局”就像是气球一样被动的被撑大的,而不是靠自己长大的。
突然自己都很佩服自己,也许这就是自己是自己的最好的心理医生定位下码字52篇的结果吧,已经成为了习惯融入一言一行。52篇,一周一篇正好一年。
也许这就是记录的最为显性的外显,历史最好的印迹。
在自己提出撑大与长大的不同后,朋友没有否定默默的看着我,所以我继续把话说完。
言:“他说的也对,但是阐述了一句懂那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当然这是对普通大众,对一些企业家也会成就他们,也说明他课程的有效性,但是反过来他们面对的收割的更多的是普罗大众。对于普通大众很容易被他课程洗脑,最终并不能真正的体现在自己的日常工作生活中,比如这次朋友的付出没有得到大家的感谢心理肯定有所失衡,我也让他自己在自己身上找问题,然后就此话题畅谈很久,相当于两个小时的心理咨询不过朋友最终心理渗入多少只有朋友知道,我也知道我只负责说,至于其他并不会多想”。
不过作为朋友真的很希望他早日认识自己,清晰边界,做自己边界范围内的事情,那样将会遇到更好的自己也更加开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