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总会出现在讲台讲的热血沸腾,学生很给面子的“哦”一声。以为自己讲明白了,让学生复述,就凌乱了。哪里出问题了呢?原因很多,其中原因可能是“文本屏障”,文本构成的线形的文字状态,我们在阅读中理解的字面的表层意义,但不能理解书中深层的逻辑关系。
比如阅读这样的科普文章。
提问 :你收获到什么?
线性的信息,甚至还会分成主体部分,图示,注释部分,很多阅读者看了,只是看了,合上书,再思考阅读到什么样的内容呢?也许脑子中有的就会很少。
我们再来说说两种阅读的方式
很多人在阅读过程中是海绵式阅读,不加思考,给我什么,我就接受什么。大量的信息涌入大脑,反而会变得千头万绪。
而真实的阅读是淘金式,如何淘金,提出合适的问题,带着问题去阅读,有种与文章交互的感受。
好,提出了问题,我们带着问题读书,可能又会出现读了后面,忘记前面的可能,也会出现概念过于抽象,无法理解的可能。
这时我们需要将语言和非语言两种表征系统交互使用,我们就可以更好的进行思考和回忆知识。
那么我们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将文章前的科普文章做以整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