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厚积才能薄发——听评课花絮

厚积才能薄发——听评课花絮

作者: 慧言悟语 | 来源:发表于2022-06-17 16:30 被阅读0次

      五月下旬验收市级优质课,连续听了四十九节微型课,当时很有感触,想写点什么,紧接着忙于课题评审,灵感被消磨殆尽。今天应艳玲之邀,听了五节小学语文微型课,二年级的《青蛙卖泥塘》与《狐假虎威》,三年级的《胡萝卜先生与他的长胡子》,四年级的《母鸡》与整本书阅读交流课《完璧归赵》,涉及两个学段,三种课型,五位教师。

王老师讲《桃花源记》

        艳玲对五节课逐一做了点评,从点上给大家提出中肯建议。我从面上提出几点要求,与大家共勉。

        一是选课

      讲优质课时,如果教研室没限定讲课篇目,就选自己擅长的课,喜欢的课或感兴趣的课。

      擅长的课更容易出彩,更能上出自己的特色。因为平时在这一类文体或这一种课型上关注较多,尝试也多,研究更多,所以有自己的话语权。

      对于喜欢或感兴趣的课,就愿意花时间钻研,下功夫准备,备课更加主动,准备更加充分,设计更有新意。

        二、备课

        说到备课,便想起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的案例:一个在学校工作了33年的历史老师,上了一堂非常出色的观摩课,邻校的一位老师问他:“你的每一句话都具有巨大的思想威力,请问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堂课?”那位教师回答说:“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一般的说,每堂课我都准备了一辈子。但是,直接针对这个课题的准备则花了约十五分钟……”

        从“每一句话都具有巨大的思想威力”,可以想见这位老师的课堂魅力;一辈子与十五分钟,道尽了一位优秀教师的备课之道。正是由于一辈子的厚积,才有了这节课的薄发。所以备课不能止于所上这一课,要做好厚实的知识铺垫。

冯老师讲《与妻书》

      首先读好课标,尤其是新的课程标准。课标就是我们上课的路线图或导航仪。要字斟句酌,读懂内容,读好专家讲解,读出自己的见解。

        其次是读教材。通读六册教材,了解编写意图与内容体系;读熟单册教材,把握各册教材在整个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精读所选单元,明确单元要素;读透一篇文章,明确教学内容。

张校长讲作文

        还要读课例。读名师专家课例,读全国优质课或省优质课大赛一等奖获得者的教学设计,了解大家如何解读,如何设计,有什么借鉴之处。采百花之后便可酿自己的蜜。

      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他所教这一课宽广得多的时候,在课堂上才能左右逢源,旁征博引,才能中肯而多元化地评价学生,才能成为真正的教学能手。

      只有认真研读过课标,认真钻研过教材,认真研读过课例的老师,对所教知识才能了解通透,在课堂上所关注的就不是所教的内容本身,而是教学过程的各个细节。如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在回答问题时遇到的困惑等。从而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予及时的、针对性的指导。

胡老师讲作文

        备课时仅限于备教材,仅限于备这一课的教师,没有丰富的知识背景做铺垫,那么他在课堂上就只能使劲儿回想教材内容与他设计的某一个环节,所预设的每一句话,他的讲述只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缺乏真挚的情感,这样的教学只是熟练而已,却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坚定对学好知识的信念。

      单纯研读这一课的老师,对教材的认识是肤浅的。他在课堂上往往用尽激趣的手段虚张声势,夸夸其谈,想借此吸引学生,影响学生,结果却是形式大于内容,漂亮话充斥课堂,真正传递给学生的知识却少之又少。下课之后,除了表面的热闹留给学生一时的快感,学生的内心却感到空虚,自己也觉得毫无成就感。

      三、设计课

        不能就教材教教材,而要通过教教材学习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提升阅读素养。这就要求自己在深入解读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创

意设计,设计学习活动来训练学生。

      设计时注意两个方面:选好切入点,精设主问题;聚焦关键词句或段落,读品结合,体悟情感,学习精髓。切入点选好了,能别出心裁,让人眼前一亮;主问题设计好了,能引起学生对整篇文章的整体思考;聚焦关键词句段,能深入一点发力,钻研透彻,引起学生的深度思考。

        四、理课

        一节好课要先做到有条理,思路清晰;再讲究语言有文采,富有感染力。或者两者兼而有之。相比较理科而言,语文教师的语言极富文采,但有的没有逻辑思维,不像理科教师上课那样思路清晰。所以,上课之前在脑子里再梳理一下思路。

        五、写课

        讲优质课最好写出详案。把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选取,教学活动的安排等梳理出来,就是理清思路,撰写教案。写出详案便于梳理教学思路,熟悉教学内容,把握教学重难点。

      教案格式一定要规范,字体字号,数字分级,标点运用等都要注意。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彰显态度。

      做好以上功课,对所教知识有深刻地理解,并且把这些知识在头脑里思考了很多遍,那么讲课就不是在宣讲道理,而是直接诉诸学生的心灵。课堂上就会有真正的、由衷的情感在流淌,流淌到学生的心里,学生很容易被这种情感所感染,从而很快参与到教师所设计的活动中,所创造的精神生活中来。于是师生、生生一起互动交流,一起畅游知识的海洋。

相关文章

  • 厚积才能薄发——听评课花絮

    五月下旬验收市级优质课,连续听了四十九节微型课,当时很有感触,想写点什么,紧接着忙于课题评审,灵感被消磨殆...

  • 厚积才能薄发

    “厚积薄发”这个词估计人们都不陌生,往往在教导晚辈、下属的时候常用它。而我真正理解这个词的意思,是在从事综合文字材...

  • 厚积才能薄发

    书到用时方恨少,技到用时方悔无。在这个文化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里,知识成为立足社会的根基,不断学习,不断给自己充电也...

  • 厚积才能薄发

    我近一段时间没有写什么文章,表面看来似乎是失去了初始的热情,那么真的是这样吗?其实不是的。 我这一段时间在读几本名...

  • 厚积才能薄发

    文/金之广 这个社会,急于求成的人越来越多,只想一夜暴富,只想一逸永劳。 这种心态,固然是经济发展造成的,但主要原...

  • 厚积才能薄发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水到渠成”也是水积攒的力量足够大,才得以成渠,不然就会在半路拐弯或者停...

  • 厚积才能薄发

    今天下午,我为包头师范学院研究生们作师德修养专题讲座。 这两天因校长参加的会比较多,接到师院的通知后,...

  • 厚积才能薄发

    致张博涵同学的一封信 文/美峰 2019.5.23 亲爱的博涵同学: 你...

  • 厚积才能薄发

    所有的质量问题,大多本质是数量问题,数量就是最重要的质量。数量不够,底子不够厚时,很多事情是做不到的。

  • 厚积才能薄发

    厚积而薄发。这的确是真理。语文组协同团委要举行12.9庆祝活动。团委要在高一学生中间举行12.9演讲比赛。语文组打...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厚积才能薄发——听评课花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ylhv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