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小麦爸,这是我的第一篇文章
目前运营樊登小读者麦田小读者之家
致力于家庭教育和孩子的阅读培养
这个题目选自尹建莉老师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也是读了相应的文章后决定写出来的。
一
我们经常会发现不少人总是非常小心地呵护着孩子的睡眠,在孩子睡觉的时候静悄悄的说话,把声音调低,杜绝一切声音,我一直以来也是这样,但读了这本求才知道并不是这样的。
家里有些动静,一般不会影响孩子睡觉。父母在房间里走动不用蹑手蹑脚,说话也不必悄声细语,否则孩子习惯了寂静的环境,突然听到一点声音反而容易惊醒。无论婴儿还是儿童,只要平日习惯了家里的一般嘈杂声和说话声,即使有客人来访谈笑,过收音机、电视机打开着,甚至有人走进他们的卧室,他仍然可以睡得很香。孩子的睡眠完全可以和大人的正常活动做到两不打扰,一个略有噪音的环境还有利于养成孩子睡觉不怕打扰的好习惯。
睡觉只是一个生理问题,但是如果一直错误地解决,最后可能变成一个心理问题。一个女孩因为从小妈妈睡觉就特别怕吵,从小就在睡觉方面非常的呵护,以至于等她长大了,住进宿舍,舍友们在她睡觉的时候也必须保持安静,但是不管如何小心,她还是总是抱怨吵的睡不着。这种呵护不是给孩子造福,而是给她带来可能一生甩不掉的麻烦。
二
就像对睡眠环境常有“安静”要求,人们也习惯在学习环境上要求安静。但也正像适当的噪音有助于良好睡眠习惯的养成,适当的噪音也可以培养孩子们在学习方面的抗干扰能力。所以在孩子学习环境方面,也不应该过分追书安静,以免物极必反。
著名的高尔夫球员泰格·伍兹,曾经有一段时间因为球场的嘈杂声音不能安心的打好球,所以他就要求自己的父亲在自己训练打球的时候制造嘈杂的声音,经过不断的练习,泰格·伍兹终于战胜了球场上的嘈杂声,可以专注的打球了。举这个例子不仅仅是说明不要怕吵,更重要的是这种技巧是可以训练出来的。
其实学校和家庭应该给孩子提供一个安静的不被打扰的学习环境,但是这方面也是正常就好,不要太苛求了。在学习环境方面,既不需要故意制造喧闹,也不需要过分追求安静,顺其自然才是最好。
无菌舱里培养不出体格健壮的人,靠消灭周围正常声音来成全学习的做法也没有道理。在一个正常环境中备受打扰的孩子,在安静的环境中同样容易受到打扰,真正打扰他的不是那个声音,是他寻找声音的习惯。
孩子成长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家长不可能为孩子营造出每一种理想的生长条件。培养孩子适应环境的能力,就等于为他提供了能随身携带的好环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