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儿童实践了自己的意愿,
内在就形成了力量。
这既是意志形成的过程,
又是实践意志的过程。
兴趣将儿童引向了事物的内在,
长久的专注将儿童引向事物和生命深处
或者背后的自然法则。
有一天晚上学校开会,走进大厅,看到二年级的两个男孩子在热火朝天地玩着,另一个男孩远远地坐着、看着,我走过去关切地问:“为什么没有和他们一起玩?”男孩抬起头定睛看着我,认真而一字一句对我说:“我没有这种需要!”我明白这眼神,这样的回答是不想让我再有下文,而打扰他。
当儿童实践了自己的意愿,内在就形成了力量。这既是意志形成的过程,又是实践意志的过程。实践了,才能发生在身上,然后在和他人疏离的空间和时间里统合出来:一个独立的人,一个可以感觉到自己力量的人,一个触摸到本质和法则的人,开始在这样的循环中被自己创造出来了。
儿童的意志力一旦产生,儿童就开始选择对他生命的成长有本质帮助的事物,而排斥其他无关的事情。
兴趣将儿童引向了事物的内在,长久的专注将儿童引向事物和生命深处或者背后的自然法则。不断地选择对自己生命有本质帮助的事情,就好像儿童在高度专注中,和事物内在的、或是背后的规律以及自己生命后面的顿悟不间断地谋面、会见、熟悉,并相爱,一个与生命的连结发生了,兴趣度过了,选择成为儿童发展过程中最主要的核心。
选择是意志的起始。
外在世界是一个充满纷扰和吸引力的物质世界,如何在这个纷扰的世界中自然选择只对自己的生命成长有帮助的事物呢?
意志就是生命对事物法则的承诺,是对自己生命的承诺。人的生命,本来就来自自然法则,是自然法则、生命法则、事物法则,并高于这一切法则之上,人的生命蕴涵着真善美的流动和转化的美妙。儿童诞生于此,靠近与此,将此人性化的过程也是法则设定的。一旦发现此秘密,人怎么可能学坏呢?发现此,就可以控制自己与此无关的行为,真正的道德就是这样产生的。
这正是精神的所在,当落脚在这一点时,自我就被自己创造了出来。
知识和真理的差别在哪里?
成长和被教育的差别在哪里?
一个孩子读初二。那天考试回来,坐在餐桌上对妈妈说,作文他没有写。妈妈大吃一惊,问:“为什么?”孩子说:“作文的题目是‘知识就是力量’,而我认为知识不是力量。”妈妈问:“知识不是力量,什么是力量?”孩子说:“对人来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力量,一种是权力的力量,一种是内心的力量。”
没有知识,你的世界就是低清晰的。知识就是高清晰的世界图像。
餐桌上坐着4位成人和一个孩子。你可以想象,那是怎样的一番辩论,有多少教导的语言、反驳的语言……从形而上的层面到现实的层面,“你可以写一篇‘知识不是力量’的文章,也比你不写好。”“它没说你必须同意啊。你可以做质疑的评论。”从高雅的层面到世俗的“好汉不吃眼前亏”!
不写,你会被认为是你不会,或者不知道关于题目的任何信息……
孩子没有再说,吃完饭,放下碗,进了自己的房间。
妈妈感到不安,推开门看到:孩子仰躺在床上,满脸的悲怆。妈妈坐在孩子身边,握住孩子的手……孩子说:“我知道你们都想改变我!”妈妈握紧孩子的手,为孩子直达本质的话语感到释然和难过。沉默了一会儿后,妈妈说:“考试成绩会影响你的自信吗?”孩子说:“不会。”妈妈说:“好,做你自己吧!”
出门的时候,妈妈笑着说:“有一个人支持你的观点,他的名字叫斯科特·派克,他写了一本书,翻译出的书名是《少有人走过的路》。他和你说的一模一样。”
这个孩子这样做必须承受巨大的外在压力,但他还是要这样做,愿意这样承受,有什么理由这样呢?他完全可以妥协,就像布鲁诺可以通过妥协而不会被烧死在罗马的鲜花广场一样,但是他们都没有,这是一样的。实际上,他们的生命对真实性、对事物法则有一个内在的承诺,这等于是对自己生命的承诺。
我相信,接受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为了改变生存的际遇,更重要的是为了获得真理。
你们可以给他们以爱,却不可以给他们以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庇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那是你们在梦中也不能想见的。
你们可以努力去模仿他们,却不能使他们来像你们。
因为生命是不倒行的,也不与“昨日”一同停留 。
——纪伯伦
我常常在想,人类历史上那些超前于时代的伟人,他们是如何在危险、艰难和强大的势力阻挡中走过来的?我在儿童那里得到了答案:当你的生命和真理在一起时,你就容不得虚假。你的生命,你自己因着和真善美的融合,而了悟在自己的生命中,你便充满了喜悦之情,这种情怀和对真理的知道会使人拥有宏大的内在力量。这就是意志,这就是对自己的承诺。意志可以在7岁时形成,也可以在12岁以前形成……当然可以在生命的任何年龄形成。差别只是在难易上。
自由的第一个核心含义就是,自由意志。儿童可以按照自己的愿望做事、行动,儿童是自己的主人。原本儿童出生时就如此,但环境的制约使儿童脱离了生命成长之道。教育就是,让儿童在自由中逐渐恢复到天性的对事物产生兴趣的倾向。这就是教育的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