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 《庄子•秋水》
我们每个人都只能了解自己,旁人的感受,表情的流露,都是凭我们自己生活的经验,常识推测出来的,这就是以己度人。
我们常常省略了“我觉得”三个字,这桶水太重了,只是自我的观点,换成一个力气大的人就感觉很轻松。天气太冷了,这也是自我的观点,同一个城市,同一时间有穿短袖的,有穿羽绒服的,每个人都有自我的感受。红花绿叶,颜色只是光线在我们视网膜上的投射而已,在色盲的人看来又不一样。
强烈的主观色彩常常会下意识的影响着我们,让我们做不出客观理性的决定,让我们变得不像是自己,这也是我们追寻真我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们常用的拟人手法,它在心理学上有着其他的名称“移情作用”。我们把我们的情感转移到了外物上,他就活了过来。庄子从容出游,快乐,便觉得鱼也一样快乐。如果惠子忧伤,那他也可以说,游鱼孤独忧伤。
梅兰竹菊四君子,不把君子的品性代入进去,也就是路边普普通通的植物罢了。“红杏枝头春意闹”,“桃花依旧笑春风”,“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移情在古诗词里面表现得淋漓尽致。
如若你看一切都悲哀,忧愁,痛苦,那其实都只是你的情感,并不是世界如此。你一直持续如此的看法,那就是你的情绪得不到抒缓,得不到发泄,这会为心理疾病埋下了病根。
这就是美感吗?这只是美感的一部分。移情作用,是由我到物,那自然还有由物到我。我没有去过西藏,也没有去过大海,但常常听去过的人,说是一场洗涤灵魂的旅行。大海的深沉,大海的广阔足以包含一切,西藏雪山的纯净让我们心里没有一丝的污垢。
物我双方的互通,人的情趣和物的姿态的往复回流,才是真正的美感。不是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而是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天人合一,物我统一,我们根本不用分清这情感的我的还是物的,只用沉醉在此时此刻,感受着美。
网图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