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界称这种圆形儿贴塑东东为“泥饼儿”哈哈,想起来画饼也是不能吃,所以作为本帖的名字。
从新石器时代东亚人们开始乐此不疲的贴塑泥饼儿在陶器上,一直到唐宋至少,或者元明清也有?没大留意。唐代瓷器造型多仿造打制金银器(金属器皿统称,当然包含了其他类别金属制品),在器物部件儿的连接处加个铆钉儿啥的也不稀奇。也许史前文化的陶器结合部也需要“铆”一下呢,类似于水墨画的点苔要义,也是有要造就局部结构铆接一下、整体契合的观感。所以一般来说,贴塑泥饼儿的位置一般不是乱来,多有比较固定的仪式;点苔也是可见功力的所在,会不会画画儿,一看点苔的笔墨造型和加入的位置就见分晓了
有的泥饼儿位置似乎木有“铆接”之意譬如有的大汶口文化陶鬹的胸部正中,会贴上一枚,有的专家就推测是谓“金乌负日”之象征云云,愚以为是其解析过度、自作多情了
潍坊姚官庄龙山文化遗址出土一支贴满了三十多个泥饼于满身的陶鬹,简直是密集综合症爱好者之作为,真是匪夷所思。不才并觉不到那鬹有多少美感——正经用心做的倒是不假,器体的啮合难度也不小,是山东省博物馆的十大镇馆之宝之一
古陶的仿制师傅手艺也不低经常会唬得人一愣,但他们往往忽略了去观察和体会古人做的泥饼贴塑的成相,就只一个泥饼都露了馅儿,做不像
龙山文化白陶鬹 龙山文化单把黑陶鼎,纵向数个泥饼贴塑 北朝四系罐,图片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