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两个核心困扰来自于能量和能力提升。
一、能量阻碍
先谈一下能量阻碍,能量主要和情绪有关。
情绪如果被忽略或不能及时被宣泄,最终都会对人的能量和底层动力产生影响。
为何人喜欢拖延没有行动力?
为何人没有内驱力,需要外界环境的鞭策?
为何人看不清自己的方向,活在困顿里?
这些都和能量有关。身心灵是围绕处理情绪问题展开的一系列处理情绪的方式。
我个人真实的体验,也发现,当情绪被看到、被处理掉、被宣泄流淌掉,行动力、内驱力、清晰的方向都自然出现了,就是这么神奇!
情绪的卡点,有时很隐蔽,有些时候你都可能不会觉察到自己有情绪、有感受,因为感受被自动屏蔽掉。感受依然在,只不过被压抑在潜意识了,偶尔通过梦境或被别人戳中,或当自己处于情绪中时,往事的种种情绪也浮现心头,让自己感到更加难过,这时会看到自己那部分被自己忽略的情绪。(如果已经习惯屏蔽自己微妙的感受的人,这部分很难被点拨到,可能会认为自己挺好的,不存在这类问题,需要一些有洞见的人的提醒或心理咨询师的引导)
真实的个人体验,处理情绪困扰主要有两种方式:
1、看到自己的情绪
方式包括冥想、非暴力沟通提到的自我连接。
非暴力沟通强调,自我连接是根基,只有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困扰,才有可能有能量去倾听别人。
2、被别人倾听
这种方式十分有效。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罗杰斯是最擅用倾听治疗来访者的大师。
倾听可以非常有效的解决已经出现的情绪困扰问题(隐蔽的或显性的),当情绪困扰被处理掉后,来访者才更有能量自己去寻找解决办法。而其他心理学流派,我觉得,则更专注于帮助来访者看到自己产生问题产生情绪的源头模式,以及教给来访者如何去调整自己的模式。(我觉得,精神分析的心理治疗价值在于帮助来访者看到自己的模式,调整的动力还是需要来自来访者被倾听、被理解后,依靠自己的动力去解决,所以,现在的心理咨询师会将这两部分充分结合起来)
这种方式这么有效,为什么人不会轻易去寻求被倾听呢?
因为恐惧,担心害怕暴露自己的脆弱,对方给予的反馈是否定、指责,那么就不会轻易去和别人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只有在安全的氛围下,才会放下防备去充分表达自己。所以闺蜜、心理咨询师就起到了这部分的帮助。
情绪困扰是向内求还是向外求?
越是能量低的时候,越会寻求外界的支持和关注。如果是恋人的话,就更希望恋人可以看到自己这部分情绪,无条件接纳安抚这部分情绪,这被恋人也看成是爱的方式。
能量低的时候,其实是存在一些情绪困扰未被处理的。这个时候寻求外界的帮助处理这部分情绪困扰时,如果能运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和恋人或亲密的人沟通,那么是一种积极的请求帮助的方式。但如果,因为自己能量低而带着情绪说话,把话说得难听,演变成指责对方,那么这时需要警惕向外求的思维。
最稳妥、为自己负责的方式,我觉得还是向内求的方式。
我从非暴力沟通中受益最大的一部分是,转变了我一个思维:将向外求的思维转为向内求。
我们的感受是我们自己的思想造成的。比如,转念之间,你的感受就会随着自己的转念而发生改变。
所以,非暴力沟通提倡要为自己的感受负责的态度。把自己的感受的责任从埋怨外界环境、他人那转移到关注到自己的身上。
那么当自己有情绪困扰时,如何向内求,解决这部分困扰呢?
先说一下我自己的真实体验。
当和恋人有争吵冲突的时候,我内心充斥着各种委屈、失望、恼怒的情绪。当这些情绪没有被处理掉时,如果去和恋人直接沟通,就很容易被刺激到,然后陷入谁对谁错的逻辑争执中,也会受情绪的影响而说出一些伤害彼此的话,然后会越发觉得是对方让自己这么难过。如果他能关注到我的感受、理解我的想法就好了,这些问题就不是问题,而且觉得这部分才是爱的意义。
而这里有个微妙的点在于,如果我是带着情绪去沟通的,即使说的话比较平和,但仍会带着一丝丝埋怨的情绪,这部分情绪即使不明显,其实对方也很容易察觉到。大家可以想想,当自己处于开心时、能量高时和能量低时,虽然说同样的话,影响效果是不是也完全不一样?
还有一个矛盾的点在于,如果不是平和的沟通,而是带着指责的方式沟通,那么,除非对方非常沉稳大气,内心能量强,能包容到你,不跟你计较这部分,或许还能有效果,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蜜月期。而在长期的生活中,如果用指责的方式去寻求别人来关注你、爱你,很大概率是失败的,对方也是有情绪的人,当被指责刺激到时,自然会先维护自己,关注自己的感受,这种向外求的方式必然失败。(还有一种可能的结果是:对方为了避免争端,委屈自己而来关注你,这种方式也不能长久有效,这种隐蔽的感受会在后期某个时点浮现出来,或影响对方的能量状态,除非对方真的是心甘情愿的去接纳你的)
那么,怎么做呢?
记得一次争吵的中午,我还处于情绪中,而下午我选择找闺蜜去倾诉,闺蜜还给了我一些支持的能量。我倾诉了一个下午,到晚上,所有的情绪都被处理掉了,混沌的思维也变得清晰起来,整个人都恢复到有能量的状态。回到家后,我根本不会想着需要对方来安慰我,也不会去指责对方,我自己还特别有能量,能很淡定从容的去和对方沟通。
这个例子说明人的情绪问题其实完全可以自己寻求办法解决,当自己有能量,淡定而从容时,自然不会向外求,这时,再和对方进行一次理性的沟通,更能赢得对方的支援,寻求双赢的解决方法。
所以,还是回到那句话,为自己的感受负责。当有情绪困扰时,把注意力拉回到自己身上,思考我如何才能让自己恢复呢?这时自己会开始积极去寻求各种解决办法,而不是埋怨别人。方法可以是冥想、自我连接,最好的是寻求被倾听,让感受和想法自由流淌出去,就不会积压在心理。(这种方式有效,但还是需要自己付出一些努力的,所以,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更轻松的方式:将情绪的责任归咎在对方)
罗杰斯的倾听治疗法、非暴力沟通的自我连接及冥想实践有力的支持了这部分观点。
二、能力阻碍
当能量阻碍被突破的时候,能力的阻碍就更好突破了,因为有了行动的内驱力,这点非常重要。
能力阻碍,我初略的说说我的观点,这部分内容比较庞大。我将之分为行为模式问题、思维认知问题、基本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培养。我主要说说底层的行为模式问题,其他问题,有很多资料可以借鉴。
行为模式问题
精神分析、心理团体等心理学方向,可以帮助看到一个人的这部分底层问题。这个也是产生情绪困扰的源头,这个源头解决了,情绪问题也会少很多。(精神分析看到情绪困扰的源头,而罗杰斯倾听治疗解决已经产生情绪困扰的问题,两者相辅相成,最佳搭档,哈哈)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这本书揭示了很多行为模式问题,以及指明了一条成长方向:如何调整自己的行为模式,拓宽自己的认知,从自己固有的模式中跳脱出来,走向成熟。
这种调整和改变是痛苦的,是需要付出努力的,所以,在提升这部分能力前,最好先处理好情绪困扰问题,才会比较有能量去行动起来。
以上,是结合我过往所学理论、非暴力沟通实践及个人体验的一些小心得,不专业,也比较片面,欢迎提一些别的角度的看法。与人相关的心理学是一门艺术,每个人的经历都不一样,需要结合自己的经历来看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