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连续好几周,我晚上失眠,白天靠咖啡提神,感觉再这样下去,说不定会猝死。世界那么美好,我不能走得那么早。于是我开始研究睡眠的知识。每一天,我一边阅读和睡眠有关的书,一边用自己做试验。把自己的收获写成文章,希望对每个人都有所帮助。
2020年5月,我又失眠了。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我没按这篇文章说的做。犯了一些睡眠忌讳。
(1)调整睡觉时间
美食、写作、读书、学习……,每一天,在工作之余,我都有满满的计划。这些计划常常让我熬夜,频繁的熬夜又降低了我的工作效率。改变睡眠,从改变计划开始。我反复告诉自己“如果你多一点休息,工作会完成得更好、更快”。在我制定计划的时候,我会给自己留下足够的睡眠时间。我为自己定了规矩:只要在上班时候,23点前必须上床。这一条规矩让我每天晚上都保证了足够的睡眠时间。
(2)通过app降低手机的危害
手机会释放出较高能量的光线,这种光线被称为“蓝光”。蓝光上伤害着我们的眼睛,增加患癌几率,严重影响着睡眠。应该在睡前1个半小时就停止使用电子设备,但对于我而言,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于是我开始借助别的方法来避免手机蓝光的危害。推荐一个叫“护眼宝”的手机软件,它可以调节手机屏幕。虽然效果如同手机进了水,但是我可以感觉到,打开这个软件以后,手机对眼睛的刺激明显减少。
(3)调整喝咖啡的时间
白天在公司开会特别容易睡着,迷迷糊糊之间,有人拍拍我的肩膀,然后发现领导就坐在我旁边……。工作的时候,我习惯性每天喝咖啡提神,每天两袋浓咖啡确实让我获得了很强大的精力。通过查阅资料,咖啡因大概8个小时才能排出体外。于是我调整自己喝咖啡的时间,把自己喝咖啡的时间定在每天下午2点之前,这样既保证自己不会犯困,又不至于让咖啡影响到我晚上的睡眠。
(4)洗澡是一门学问
很多人都有睡前洗热水澡的习惯,为了研究洗澡对睡眠的效果。在连续好几天内,我每天记录自己洗澡的时间,每天坚持在睡前洗热水澡。结合资料和自己的切身感受,睡前1.5~2小时是洗澡的最佳时间。大概的原理是:洗热水澡会使人体温度迅速升高,抑制大脑褪黑激素的分泌,而褪黑激素的主要作用是诱导自然睡眠。睡前1.5~2小时,洗个热水澡,既促进了血液循环,让自己感到放松,又可以让自己睡觉体温降到合适的程度。
(5)防蚊、防热、防噪音
盛夏的酷热让我难眠。可能是我的肉太鲜美,每天晚上,夏蚊成雷。晚上十一点,我带着黑眼圈离开小区买电风扇和灭蚊器。
电风扇声音太大,凌晨一点,我果断在京东上买了舒适型防噪音耳塞。给自己一个舒适的环境十分重要。
防蚊!防热!防噪音!防蚊!防热!防噪音!防蚊!防热!防噪音!重要的事儿说三遍。
(6)冥想真的很强大
床是个神奇的地方,一上床后,脑海里就容易冒出生活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事件、方式……。乱七八糟的想法严重影响了睡眠。胡思乱想不代表“心理有问题”,而是人的天性。胡思乱想是一种天赋,每天大脑都会产生大量的信息。专家预估,我们每天的想法超过5万多种。
当信息源源不断地涌现时,必须采取行动,帮助自己缓解压力。最好的办法就是冥想。冥想不一定要复杂;不需要双腿交叉,作着怪异的姿势,毕竟不是跳大神。从大三的时候我就开始接触冥想,在下载了大量的和冥想有关的应用,尝试了好多种冥想方法后,我得出结论:冥想就是为了放松内心,没必要搞得特别复杂。
有一本书上记载了一种很棒的冥想方法(我记不得是哪本了),我每天下班后都会通过这种方法放松自己。这种简单的方法,甚至帮我摆脱了内心的抑郁。这种方法是:
①平静地躺在床上,如果有需要,就用舒适的枕头垫着脑袋。
②深呼吸一次,吸气5秒钟,保持5秒钟,然后呼气5秒钟,再保持5秒钟。连续这样做3次。
③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让氧气循环到脚趾处。想象空气被吸入鼻腔,然后流到脚趾处的样子,然后呼出气体(遵循前文同样的呼吸时间)。
④接下来,把注意力转向脚部。通过鼻腔吸入空气,然后将空气循环到脚部,并遵循前文同样的呼吸时间。
⑤再接下来,把注意力转向脚踝,然后是小腿、膝盖、大腿,一直向身体上方移动,直到你感觉轻轻地飘起来。测试一下最适合你的位置,随时再尝试一遍。
另外,推荐一个叫做“小冥想”的微信公众号,里面的冥想内容很强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