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爸五年计划 | 024 教养东西

作者: 我的名字叫清阳 | 来源:发表于2017-12-06 07:20 被阅读21次
    教养孩子,你找得到北吗?

    女儿有时候,会耍脾气。

    妻子读过很多教养孩子的书,她的耐心比我足。妻子的处理方式,是蹲下来,搂着女儿跟她说,“你这样做,会让妈妈不高兴,你以后能不这样做了吗?”然后两个人在哪儿说半天话。我自认耐性没这么好,很少这么做。有时候觉得这么小的孩子,大概不会懂得理解大人的情绪吧。

    昨天,吃烙饼。在饭桌上,女儿只要吃芯儿,不吃皮。她不满意妈妈给她只撕了一半儿,没有把整块都给她,就拒绝吃。我把那半块拎起来就扔回了放饼的盘子,她就开始大哭。

    哭了一会儿,妈妈给她拿回来,她就不哭了,开始吃。

    一边儿吃,一边儿伸出手来,要搂我的脖子。我让她搂着我,她在耳边儿跟我说,“爸爸,我不喜欢你扔我的饼。你能不扔我的饼了吗,以后?”


    妻的处理孩子淘气的方式,是西式的。把孩子当作平等的个体,允许情绪表达,不做权威式的命令和教诲。

    在教养孩子方面,我能接触到的中国的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普遍倾向于西方的教养方式。西方和东方,在文化上千差万别,反映在教养上,最大的区别就是对独立性的看法不同。

    在西方,从家长到学校,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大学,从家庭到社区再到整个社会,大家都着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他们给孩子各种选择,鼓励他们自己做决定。小到早餐吃什么,大到择业择偶,大人通常都提供许多备选项,或者建设性意见,但鼓励孩子拿主意。问孩子最多的问题是,“你想要哪个?”。家长努力,给孩子创造更多的机会,供孩子选择的。媒体,娱乐业宣扬个人英雄主义。连广告都是强调选择,个性,与独立的,更受欢迎。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们追求与众不同,个性鲜明。

    在东方,总有个权威来做决定。家长给孩子准备早餐,老师决定班级参赛大家一起做什么项目,老板拍板做决定,导师帮助选课题。服从集体是值得表扬的行为,乖巧听话的孩子得到最多的赞扬。家长努力,给孩子提供最优,最好,最佳的出路。至于什么是最好,最佳,孩子们并没有决定权。在亚洲,最受欢迎的广告,往往是打亲情牌的,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孩子们更注意他人感受,更注重隐藏自己的情感。一切以合作,并不给他人带来麻烦为准则。笃信集体的力量大于个人。人的地位与价值取决于,谁是你的人和你是谁的人。

    个体独立和关系依赖哪个更好?

    我不知道。

    也许平衡更好。也许是与自己的文化大环境融合更好。

    但现在中国人,有一很大部分是认为西式的教养更好。前些天招行的打亲情牌的广告 [“一盘番茄炒蛋”],在网上引发的讨论和站队,仔细看一下就可以看出那些持反对意见的就是推崇人要独立大于亲情关系的。站在另一边的,则是对东方的关系文化更为认同。


    在西方社会生存的亚裔,如我和妻,早年的教育都是在集体主义的,注重人际关系的文化环境下完成的。不爱出风头,注重倾听,迟于表达的行为方式,让我们在强调个性表达西方社会讨生活是的时候,总有掣肘,施展不开。这就是在中国的文化环境下发展出来的个性和行为方式,在西方社会下遇到的阻力。因此,我们对待西方式的教育方式有较强的倾向。

    但是同时,身处异乡,许多人也对自己的传统文化有新的审视,转而更加注重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传承。比如妻爱好三国时期历史,爱好诗词和古风音乐,一部分就是来自于出国后对于本国历史文化的重新认识。

    然而对我来说,在教养上改变早年形成的行为方式,是很难的。正面管教,倾听孩子,尊重孩子的独立性等种种原则听上去非常顺耳合理,做起来却比较难。难度在于,除非我百分百的注意自己的各种行为,谨言慎行,习惯的行为方式总会出现。而小孩子不是只在你表现出“正确”的行为方式的时候才向你学习。他们无时不刻的都在观察你,模仿你。若是每时每刻都要硬要把西方的教养行为方式表达出来,人会非常累的。

    幸好在美国,家庭之外的几乎所有人都在注重独立的文化环境下行为。小孩子们可以从中获得我所不能提供的行为样板。孩子在美国上学,一定会受到的更多的个独立性教育。独立性与社会主流相符合,更能帮她们融入。

    对于在国内推行西式教养方式的人,我有些不看好。在中国,我们的文化土壤不适合独立性的发展。家庭中家长对孩子强调独立性,还比较容易做到。但是家长在面对其他人的时候,还是会表现出与其他社会成员的依赖性关系。社会规范会在方方面面打击孩子的独立性。从全社会对所谓“熊孩子”的容忍度,就可以看出来,对于打扰到他人的行为,家长感到压力难堪,社会成员也常常口诛笔伐。最终,孩子们恐怕也会屈从社会压力,放弃爸妈着力培养的独立个性,以求在注重关系联结的社会中生活的更加如鱼得水。

    如果不放弃,个体的独立性在及提出以的土壤中水土不服,非常容易引发适应困难。为什么宅男宅女变多?独立性教育下教出的这部分孩子,适应不了注重人际关系的社会。选择了独,却不一定能“立”。学校独立性教育与社会家庭的关系型组织,常常在家庭中以亲子对抗的形式发展出来。独立性会助长孩子青春期的反叛,青年期的与家庭分离。也常常引发心理问题。

    独立性的教育,在东方的关系型文化中,会在孩子身上引发如何的变化,家长家庭如何适应这样的变化,已经是许多家庭正在面对的问题。

    许多人对这个问题的解答,是对家长进行西式的教育。当然,并不是让家长重新上学,而是通过讲座,微课,线下工作坊,读书会等等的形式,向家长灌输西方的独立性的教养方式:比如,正面管教,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如何听孩子才会说之类的教养理念。

    西方文化在孩子和家长身上同时消灭东方文化的做法,也是“以孩子为中心文化”消灭“以祖先为中心”(中国文化重庙堂)。

    西方教养方式在中国攻城略地同时,东方教养方式却开始在西方萌芽,给他们带来一些冲击。西方一些亚裔家长与专家,在反思独立性教育的弊端后,转而研究和推行东方文化下的教养方式。这中间就有“虎妈”式教育,坚毅(Grit)性教育。她们虽然引发了关于教育教养的讨论,但是在西方真正效法她们的人并不多。

    人们只做他们认为对的。如果有理论支持,那当然好,如果没有,谁又在乎。

    文化产生于人类,一旦产生,则有了生命力。文化战争在各个领域发生着,连带孩子这种“小事儿”也不放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新爸五年计划 | 024 教养东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yumb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