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零售新态新零售相关
深度解析无人店----行业篇

深度解析无人店----行业篇

作者: 长乐小生 | 来源:发表于2017-08-02 11:16 被阅读2355次

    【导语】

           无人店突然成为创投圈的新风口,媒体的新宠儿,让消费者期待,让从业者心惊,就此长乐小生对无人店进行一番调研,颇有感触,不敢独享,特分享给各位朋友。(由于篇幅较长,希望读者朋友耐心阅读,谢谢!)

    【概念】

           无人店指商店内所有或部分经营流程,通过技术手段进行智能化自动化处理,且降低或不存在人工干预。这就意味在店内可能不再存在导购、收银、安保等零售行业从业者进行业务的分工合作;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店员的工作不在其眼前展现;从零售从业者角度来看,员工工作集中于店外运营环节;从人员投入上来看,能够节约大量资源,但是结合实际运营请客和技术实施方案等方面的投入,还需要详细分析利弊。

    【要素】

    小生先以公式的方式来分析一下各种类型店(铺)由哪些要素组成:

    传统零售店=(商品)展示+导购(介绍)+交易(收银)+售后(服务)+安保+清洁……

    网络电商=(商品)展示+导购(介绍)+交易(收银)+售后(服务)+物流(快递)……

    新式无人店= (商品)展示+自助交易(收银)+售后(服务)+物流(补货)…….

            由上可知无人店本地部分已经具备了“店”最为重要的两个要素“展示”和“交易”,其它要素或以网络或以时段性进行解决和完善。单纯从流程上来看,新式无人店相对于传统(有人)店的流程是经过优化升级的,是值得肯定的。

    【优缺点】

    (备注:这里只针对智能型无人店进行分析,如有缺漏,欢迎各位朋友联系小生修改)

    优点:

    1)人力投入小:通过各种新技术来替代人工。

    2)商品管理简单:销售商品要容易管理,就需要追求标准化。

    3)商品毛利高:主打快消品等毛利率高的商品

    4)受限条件少:除技术使用和地点选择外,并未有其它特别明显的短板成为其发展的制约条件。

    5)容易推广:标准化的店面布局和设计,让复制和推广变的简单。

    6)操作简单:通过新技术应用来减少购物和交易的繁琐程度

    7)可控程度高:所有店铺通过后台云服务器全天候实时监控,让企业的掌控力度大增。

    缺点:

    1)单次投入大:智能型的无人店,投入一般远远大于普通店铺。毕竟技术方案硬件软件投入不菲。

    2)商品类型受限受限于技术、空间等硬伤,无人店无法售卖全品类商品。

    3)适用场景少:目前最为适合无人店的场景是社区便利店,其它还有待观察。

    4)安全问题:这里主要说的是商品损耗,特别是人为损耗,目前的无人店案例通常人为损耗都远远大于有人店铺

    5)食品质量:这里想要强调的是食品保质期问题,在无人的环境下如何才能保证不售卖过期食品是个大问题;

    6)清洁问题:无人店的卫生和清洁该如何处理也有待解决主要问题。

    【诱发因素】

            首先,由于近年来全球实体经济发展放缓,生产效率提升停滞,各国普遍担忧衰退的到来,许多企业都迫切通过自身的变化来获取增长。中国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实体经济效率偏低,投资拉动率屡创新低,出口受国际环境影响受阻严重,整体情况不容乐观,消费增长乏力。如何刺激消费增长成为拯救实体经济的希望所在,零售行业成为消费增长的核心关键。

           其次,随着各种成本的不断上涨,传统零售行业的盈利逐年递减,零售者迫切希望此种情况得以改善。此时无人店进入零售商视野内,对于无人店在人工(人工成本只剩下商品的配送等店外成本)和地产相关(把房屋租赁物业变成了场地租赁)的成本,以及地理(布局容易,开店方便)和时间(全天候24小时营业)等便捷性上,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具有较大优势,因此受到追捧也不足为奇。

           再次,支付手段的便捷化和多样化,特别是移动支付的广泛应用,为无人零售店解决了支付难题。目前我国移动支付已经成为常态,越来越多的城市和地区在推广新型支付。无论国内国外,无现金社会的呼声越来越大,国内已经有多家城市在推广无现金环境,目前中国在这一方面已引领世界。

           另外,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服务等新技术的普及,把全自动智能化运营变为可能。无人店能否成功的关键其实大部分在运营上,主要包括:获客、选址、商品选择、日常补货、上货及货架维护、商品损耗管理、防损、安全管理、食品安全问题等。目前智能化的无人店已经能够很好做到的包括客户定位、新店选择、商品选择和日常补货、上货及货架维护这几个方面的问题。

           最后,由于线上的流量逐渐升高和饱和,资本投资(热钱)开始把目光放在线下。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升,消费者收入有了较大的提升,口袋有钱消费也就更加“挑剔”,方便快捷的购物流程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再者由于消费主力慢慢转向以年轻化和“小家庭”的消费形态,与大卖场,超级市场等大型业态比较,无人店业态的布局灵活多变是更符合未来的趋势,毕竟无人店业态的细分类型不少,可以因地制宜进行布局,弥补了不少零售商的短板。目前能够方便快捷提供消费服务的无人零售店,资本投资者们普遍认为未来前景广阔市场巨大,投资融资案例比比皆是,被看成新的业态,已成为新风口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发展与类型简介】

            现代无人店在海外起源较早,其从最早的通过道德约束的无智能型的诚信商店,经历了自动售卖机的普及,再到今天的真智能型无人店,小生认为无人店的出现和成长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再结合技术实现的难易程度和用户体验结果,小生把无人店分为真智能伪智能无智能三大类型。通过对零售行业有益性和消费市场智能化升级进行分析,我们很容易得出全智能无人店是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

    【历史介绍】

    最早的无人店

           古代有历史记载最早的无人店(自动售货机),可一直追溯到远古时代的埃及。亚历山大的科学家HERON在其所著的《气体装置(PNEUMATIKA)》中描述,只要将钱币投入该装置,水就会自动流出来。这就是自动售货机的起源,大约在公元前215年左右,埃及寺院中就安装了这种装置,用来销售“神圣之水(圣水)”。

    诚信商店:

           通过道德约束的诚信商店的雏形很早就流传于民间。小生是南方人,听祖辈说过在靠近道路的田间地头,常常会有茅草搭建的供路人休息的小棚子。在棚子里,农民会把自己的瓜果蔬菜放在路人食用,并留下小箱子(小碗)供交易付款所用(遥想当年国人淳朴,当今后面情何以堪)。当然,诚信商店并未消亡,在今天的日本和台湾还能看到少量存世,感兴趣的童鞋可以自己查查。

    小生这里有个大陆的案例新闻链接,喜欢的朋友可以看看:

    http://www.sohu.com/a/156893100_373296

    其他:

    剩下的玩法大多是近年出现了,小生在此不多做介绍。

    【环境分析】

    海外(美日欧):

    1.发达国家的人力成本过高,部分国家人力匮乏,比如日本。

    2.核心技术研发投入较大,技术领先优势明显,比如美国。

    3.成熟完善的信用化社会,消费者受教育程度高,商品失窃率低

    4.零售商在整个零售环节的管理能力较为突出,运营能力强。

    国内:

    1.人力成本相对较低,人口基数侧面反映了人力的丰富程度。

    2.人口众多,消费者收入逐年上升,消费需求旺盛,市场巨大。

    3.消费者素质参差不齐,信用化体系还在建设中,商品失窃率较高

    4.中国特色,整个零售环节冗余部分较多,运营能力差。

    5.国内消费者对于新兴事物好奇心旺盛,无人店自带流量

    【案例分析】

    (Tips小生通过对十多个案例进行分析点评来看待目前无人店的发展趋势,若有错漏,欢迎讨论。)

    No1:AmazonGO

           谈到无人店,我们不得不说国人最先熟知的Amazon GO。2016年12月5日,亚马逊推出革命性线下实体商店,Amazon Go。根据亚马逊官方介绍,Amazon GO和传统零售店最大的不同在于,这里不仅没有结款长龙,甚至连结款台都没有。消费者只需在进店时打开Amazon GO的App,扫描一下店内二维码就可以开始购物了(后续用不着手机了)。

           消费者可以从货架上任意拿取自己想要的商品,如果遇到哪个商品不想要了直接再放回去就可以。店铺中有大量的传感器采集实时的变化信息通过服务器传递给App。整个Amazon GO是通过AI、深度学习等高科技来运行的,消费者的虚拟购物车会随着消费者拿取商品的变化而变化。

           当消费者完成购买后,无需亲自结算。是的你没错,这里根本没有结账台,只需要拿着商品出门就好了。由于App绑定着信用卡等支付手段,在消费者离开商店后,App就会在“消费者没注意的情况下”完成结算。

           目前,这家名为Amazon GO的新型概念店在2016年12月5日在西雅图正式开放了(目前只向亚马逊的员工开放),不过依然值得所有人期待(毕竟老美的东西一向技术先进,功能强大)。

    点评:

           首先,从整个行业定义和战略层面上来看,Amazon Go就像是一个标杆,创造出了全智能无人店新模式新业态,让亚马逊行业领导者的形象深入人心。(品牌效应和用户教育我给满分)

           其次,从消费者体验上来看,“即拿即走”的购物方式极大方便了消费者,困扰用户的硬伤排队结账将被终结,极大提升用户好感。目前的智慧零售都只需消费者带手机就能完成消费,未来将彻底告别现金社会,Amazon Go为电子支付时代做了非常完美的诠释。

           再次,从技术实现上来看,“侦测物体互动和移动”、“物品从置物设备上的转移”等超前的购物专利布局和计算机视觉、传感器融合以及深度学习算法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于Amazon Go店铺之中,亚马逊将该技术命名为“Just Walk Out”,它可以监测货架上的产品什么时候被取走,什么时候被放回,然后在虚拟购物车内追踪指定的商品。当消费者离店之后,亚马逊会从他们的账户里直接扣款,并发送收据。目前亚马逊在技术层面上已经领跑全球智慧零售,特别是技术实现最缺乏的时间上优势明显。

           另外,从长远上来看,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大量使用将会不断平摊研发和布局费用,Amazon Go之内将不再设置收银员等员工岗位从长远上来看,将大大降低运营成本。短期来看不可能推广使用。

           最后,客观综合来看,Amazon Go的技术不完善以及高成本的模式并不合适在中国落地,获取等到技术成熟和硬件跳水的那天,全智能无人店才能雄霸全球市场。

    No2:Nraffr

            Nraffr是瑞典语,意为“在附近购买(Shop Nearby)”主要是针对于住在“农村”的瑞典消费者(由于欧洲的劳工保护政策,并不存在国内常见的所谓24小时便利店,很多欧洲国家的商店周末都可能不开业)。当瑞典消费者急需购买某种商品时,常常会遇到附近商店都关门的情况,而最近的购买地可能要在数十公里外的窘境。

           Nraffr是一家没有店员的真正实现24*7全天候服务的便利店(这种强调方式貌似只会在欧洲高福利国家才有……)。消费者使用名为Nraffar的手机App通过扫描二维码打开便利店的大门,然后想买什么直接扫码就可以了,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所有最终款项都是按月结算的!(这个也是很让小生惊讶的地方)

           再有就是国人非常关注的商品盗窃问题,通常按照常理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像这类无人监督的商店应该会有很严重的偷盗问题,但是情况并非如此。首先,西方发达国家的消费者整体素质较高,在福利高意味他们并不需要为了一些蝇头小利做一些让人不齿的事情;其次,无人店没有店员并不意味取消监督机制,恰恰相反,商店内有数个摄像头实时监控,从最终结果上来看对于消费者的跟踪监控实际上是更加紧密了;最后,App是和用户绑定的,如果出现问题影响了个人信用,那么他会遇到很多麻烦(进不了Nraffr大门是其次,在强调契约精神的发达国家,信用问题会让人无论是在社会地位、道德舆论和实际生活中受到严重的影响)。

           遗憾的是Nraffr唯一的问题是规模实在太小了,据悉目前只有2家,都是在“边远的”瑞典南部村庄……

    点评:

           首先,从经营定位上来看,主要的消费群体是乡村消费者,人流不足和消费商品种类匮乏或将制约Nraffr发展。

           其次,从规模上来看,店铺数量较少意味研发等公共可平摊费用居高不下,成本问题有待斟酌。

           再次,瑞典属于发达的国家,信用体系和消费者受教育程度较高,在安全方面具有先天优势。

           另外,就移动支付普及情况来看,和国内还有一定差距。支付安全性也许具有优势但是购物更关注的便捷性上,还有待改善。

            最后,总体来看Nraffr的模式和玩法并不适用于中国市场,毕竟零售商关注的很多问题在Nraffr上并没有找到很好的解决。

    No3:MobyWheelys

           任何在半夜为吃夜宵纠结过的人,都很熟悉这样的感受:既想满足辘辘饥肠,又不愿意出门,最好连话都不必和人说就能享用美食。许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挣扎纠结,而采用AI技术和云服务技术的Wheelys恰可以解决这一烦恼。

           Wheelys推出的无人巴士是一间"车轮上的便利店"。不需要你走过去,只需在移动应用上发出指令,它就会移动到你的身边。他属于Wheelys 247无人便利店的全新版本,可以24小时全年无休为用户提供零售服务,同时自带移动属性,随叫随到,通过手机应用便能完成购物操作。巴士里见不到冷冰冰的高科技器材,只是创造了最便捷的购物体验:进店、挑选商品、移动支付,然后离开。无人巴士远观虚幻缥缈,近看无比真实。可能会出现在住宅区,郊区的公路边,甚至人烟稀少的小镇上。

           无人巴士如何使用? 据了解,巴士内陈列了一系列供人日常使用的商品,目前提供一些快消品,如牛奶、午餐和非处方药。走进这家"商店",打开移动应用,扫描特定的二维码,完成将商品加入虚拟购物车的过程,离开后,钱款将在一个数字银行里被扣除。

           Moby便利店融技术于无形,打造了有史以来最简约的购物体验。便利店屋顶装有太阳能电池板,可以为电动马达提供动力。你可以在APP上定位最近的Moby便利店,还可以召唤可自动驾驶的自助便利亭直接来到你家门口。如果店里存货较少,Moby便利店就会利用云技术彼此定位,互相用多余的产品换取需要的产品。Moby便利店顶部装有四个无人机,如遇紧急情况,只需按下按钮,这些无人机就能发挥运送新货物的功能。

            据了解,Wheelys无人巴士由Per Cromwell操刀设计。Per是Wheelys Café的联合创始人、设计者,同时也是北欧创造发明实验室的联合创始人。Per他将“自动”、“人工智能”和“巴士”的概念结合起来,打造了这台无人巴士Moby便利店。

    点评:

           首先,从创意上来看,可移动的无人便利店这一想法,我给满分(调查的数十家无人店解决方案中,最先进最具特色的方案)。方案认清了人性中的懒其实是最大的商机体现。能够移动到消费者身边,其它不谈这点就完爆其余方案。

           其次,从操作流程来看,进店、挑选商品、移动支付,然后离开,操作较为简单(就不知道是不是同时只支持一人购物),应该能够吸引不少人关注。

           再次,从商品类型和体量上来看,由于是可移动的,意味商品的种类和体量上需要小心斟酌,如何选择商品和体量是个烧脑的事情。

           另外,从法规契合上来看,移动型的便利店意味没有固定的销售地点,如何符合城市管理规范也是个大问题。

           最后,从成本上来看(最关键的判断条件),AI、无人机、太阳能等新技术的组合设计,理念虽好但想来这种投入是巨大,不符合商业追求性价比的本质,个人感觉在现阶段应该无法推广,只能单纯作为概念产品进行展示,宣传意义大于实际使用的意义。

    No4:F5未来商店

           “F5未来商店”是一种用机械臂和计算机程序来代替人力来完成便利店24小时无人值守的商业模式,在这种商业模式下,一个30-60平方左右的便利店将由4台机器组成,分别是:标品售货机(售卖可乐、薯片、生活用品等快消品)、冲饮售货机、鲜食商品售货机(车仔面、鱼蛋之类)及自动清理餐桌,核心技术为机械臂及智能仓储。

           走进F5未来商店,入门的第一个部分是标品售货机。先是一排热卖商品展示墙,每款热卖商品对应一个二维码方便用户扫码支付,旁边是商品选择区,扫码选择后,扫码支付即可获取到所买快消品(这一部分感觉是个大块头的自动贩卖机),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第二、三部分是冲饮售货机和鲜食商品售货机,其实就是触摸面板用于选择商品和支付,具体加热和获取的地方和鲜食是同一个地方。

           紧接着是食品加热和获取区,用户在后面的商品选择区选择商品付完款后在此扫码,加热设备进行加热。根据视频所示,加热外面版是个可触摸屏,用于显示食品详细信息,方便用户了解制作过程和加热进程。当加热完成后,屏幕面板降下用户可自取加热完成后的食物。和传统便利店“煮”食不同的是,“蒸煮”是这台机器对于食物的处理方式。由于“蒸”的温度远远大于沸水的100度,“蒸煮”食物的效率大大提高,以面条为例,最短15秒,消费者便可看到现煮现卖的一碗面;此外,“蒸煮”使得机器用水更少,还是以面为例,用水量约为350毫升,也因此,店内可以用煮一次面换一次水来替换掉传统便利店一锅水煮一天的方式。

           最后就是自动清理餐桌,用户就餐完成后,按下清理按钮,整个桌面收起掉落垃圾,快捷简单。体验上感觉还算不错。

           目前F5未来商店能够获得创新工场的3000W融资,想来一定有其可取之处,未来如何布局推广,让我们拭目以待。

    (个人描述可能存在欠缺,想要具体了解点击视频https://www.f5-store.com/)

    点评:

           首先,从商品提供上来看,快消品、饮料和即食品都照顾到了,基本覆盖了便利店的主要商品。目标商品完全符合快捷消费的初衷。

           其次,从操作流程来看,进店、挑选商品、移动支付,取物品,然后离开,操作比较简单(个人感觉貌似还可以优化),便捷性还算不错。

           再次,从安全上来看,由于是支付后取商品,并不存在失窃的可能,而且店内有监控设施,基本安全问题都能解决。

           另外,从服务上来看,简单的食品加热、就餐环境和热水供应,基本能够达到快捷消费所要具备的服务,体验上感觉算是不错。

           最后,从可行性上来看,完全就是加强版的自动贩卖机店铺无论成本还是实现难易程度都是符合大规模推广,个人对于这类型的店铺还是比较期待的,毕竟没有什么明显的硬伤。

    No5:Take Go

           Take go系统之所以能实现"拿了就走"主要是应用了卷积神经网络、Deep learning深度学习、机器视觉、生物识别、生物支付等人工智能领域前沿技术。

            这其中涉及两个关键的技术,一个是生物识别技术,从take go的应用场景视频中可以看到,顾客进入take go无人店需要手掌按在生物识别读写器上,这个识别器不是掌纹或者指纹识别器,应该是静脉识别器,静脉识别技术要比指纹识别精确很多,也更大程度地避免了被冒用的可能性,很好地确保了用户资金的安全性。

           另外一个关键技术是基于深度学习( Deep learning )的卷积神经网络技术,该技术主要用于对整个无人零售店内物品的监测、识别与跟踪。其中,对商品的识别是通过机器学习,然后对图像进行识别,也就是说每次商店进货新品类时,都需要对该商品进行机器学习,将该商品的一些特征数据信息记录到数据库中,然后图像识别系统依据特征数据信息对该商品进行识别。

           当顾客走进take go无人零售门店并拿起商品时,不管商品的位置是在顾客手上、怀中、口袋还是背包内,系统都能监测与识别,顾客离开商店时会收到对应的账单,并被系统自动扣款。

           Take Go还有人店对话系统,通过定向声源原理和算法,Take Go零售店还可以向顾客一对一进行语音产品推荐,根据顾客之前的购买记录判断出其喜好、偏向,向其推荐类似商品。

    点评:

           首先,从技术实现上来看,新闻中介绍的静脉识别技术实现难度相比传统的指纹识别实现难度更大,卷积神经网络技术层级具体到多少层也有待商榷。个人感觉深蓝科技拿这两样作为噱头远超实际意义,更像是为了融资而非普及无人店。

           最后,从可行性上来看,过于超前的技术就意味不菲的成本,虽然看上去很美,但是最终能够支持同时多少人购物,安全方面如何解决,个人并不抱太大希望,毕竟目前全智能无人店Amazon GO熄火了。

    No6:罗森

          全球第二大便利店连锁机构罗森即将在国内推出无人零售店,目前,该无人零售店尚处于内测阶段。

           罗森无人零售店主要有三个入口,即火星兔子app、微信公众号及罗森点点app,用户通过上述入口进入后,系统会自动定位到顾客当前所在的门店,顾客通过扫描所选商品的二维码后,将商品加入到购物车内,确认所选的商品后,系统会自动进入支付页面,此时界面会自动显示商品的促销价和会员价,然后用户可选择支付宝或者微信进行支付,支付后每个顾客会有一个聚合码,将聚合码给工作人员扫描后即可离店。

           较为遗憾的是罗森的这套系统一次只能购买五件,大大影响了其用户体验。而且罗森的这套系统,严格来说还算不上是无人零售,它只是将原本需要工作人员来完成的扫描与结账流程下放到顾客自己来进行,同时在购物的最后环节,还需要工作人员的参与才行,但它又比传统的流程稍微先进了一步,并且整套系统的升级造价并不高,还是一个不错的尝试了。

           据悉,罗森(Lawson)和松下电器公司合作,正在日本本土进行更为先进的无人商店试验,其特色是发明一个特别功能的购物篮,顾客只要将物品放进篮内,里面的扫描器就会自动阅读物品上的电子标签,结账时,只要将篮子放在自动化柜台上,篮里的货品就会自动滑入塑胶袋,可为顾客节省装东西的时间,更为详细的技术介绍,合作双方尚未透露,但可以肯定的是,RFID标签在这套系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点评:

           首先,从自身定位来看,作为便利店连锁机构的罗森布局无人店,无论从市场规模还是消费者群体来说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毕竟对于便利店连锁整个业务链条罗森具有远超同行的经验。

           其次,日本全民素质世界第一,大多数国家头疼商品失窃问题在日本较为少见,而且商品乱放等其它影响无人店的小问题基本都不常见,对于无人店推广优势明显。

           再次,就移动支付普及情况来看,日本很早就开始手机支付,无论是普及程度还是安全性,日本全民对于移动支付有先天优势。

           另外,零售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人力投入一直是其硬伤。对于日本这样劳动力紧缺的国家来说,无人店是个非常好的解决方式。

           最后,就解决方案来看,利用RFID的半智能无人店方案,虽然感觉技术含量不高,但成本相对全智能型无人店更为低廉而效率提升或许更高,所以个人感觉对比利用全AI的全智能方案来说此种方案也许更加适合日本国情,比较看好罗森半智能无人店。

    No7:7-Eleven

           作为全球最大的便利店连锁机构,7-11同样展开了自己在无人零售方面的布局,需要说明的是,日本和韩国的7-11采用两种不同的无人店方案。

            日本无人店大致的流程是,首先顾客要绑定自己的信用卡或者银行卡到自己的移动账户中(单独的APP中),进入无人店后,只需将所购商品装进购物筐,然后将其放到专用的机器收银台上就可瞬间完成结账,可见,7-11的无人零售方案与罗森在日本的解决方案颇为相似,7-11的无人零售方案相信也引入了RFID标签技术,据7-11相关人士透露,如果该技术方案成熟的话,被全球的7-11便利店推广应用也是可能的。

           韩国无人店名为“7-Eleven Signature”,尽管它也打造了无人结算系统,但不同点在于,它的结算依靠的是用户“扫手”而不是扫手机——甚至你想刷卡、刷手机、付现金都不行——这里,其实是重新打造了一个生物支付手段而已(这套系统名为HandPaySystem,“手付系统”),看似是在扫手,其实扫描的是消费者的血管,7-Eleven表示,比起其他的生物识别手段,扫手应该是最简单的了(当然,前提是,消费者要亲自“注册”自己的手)。7-Eleven的另一个不同在于,消费者必须拿着商品走到自助借款台,将商品放在传送带上,由系统360度扫描条形码,进而确定用户到底买了什么东西。这家无人店位于乐天集团旗下的乐天世界塔(Lotte WordTower)店的31层,目前正处于内测阶段(目前只针对乐天集团的员工,内测期到2017年7月底)。

    点评:

           首先,从自身定位来看,与罗森相同(便利店连锁机构7-11与罗森分列第一第二位)。

           其次,从推广难易来看,“扫手”创意不错,估计能够吸引相当一部分年轻人关注。

           再次,就移动支付普及情况来看,日本韩国作为亚洲最早提倡移动支付的国家,在先天上优势明显。

          另外,日韩都属于发达国家,人力成本相对较高,无人店对于人力成本降低是巨大的,对于两国确实吸引力较高。

           最后,就解决方案来看,韩日7-11无人店都是使用半智能的低成本无人店技术,貌似老牌零售商7-11追求投入产出比的稳健思路或许更适合大体量零售者。

    No8:缤果盒子

           欧尚、大润发相继在上海推出无人零售商店缤果盒子,一时之间,缤果盒子俨然成了零售业界的“超级网红”。

           入口上,缤果盒子的购物流程较为简单,首先顾客进入商店需要扫描二维码,目前只支持微信扫描,暂不支持支付宝,如果微信没有实名认证,同样无法进入。用户在商店内选好商品后,需将商品整齐放置于收银台检测区,然后,检测台边上的显示屏会自动显示一个收费二维码,用户可以利用微信或者支付宝扫描二维码即可完成付账,然后离店即可。

           收银台方面,就购物体验而言,缤果盒子显然无法做到像Amazon Go、take go及淘咖啡那样“即拿即走”的购物体验,它采用的技术相对简单,但可靠。缤果盒子主要采用了RFID技术、人脸识别技术等。店内商品包装上皆贴有RFID标签,这就避免了像Amazon Go、take go那样需要进行复杂的图像识别过程,内置的全视角视频监控,可有效震慑顾客在店内的作弊行为(比如破坏商品、撕毁RFID标签等),当然,一旦出现作弊行为,系统会自动报警,相关人员会及时赶到现场处理。

           缤果盒子购物体验不及前三者,相对传统便利店,缤果盒子的优势是减轻了对人的依赖,提升管理效率。据官方介绍,4个人可完成40个盒子的管理(盒子最大的SKU为800),这个相对优势在Amazon Go及take go未被大规模普及前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与必要性。当然缤果盒子也有其不足,比如一旦有顾客作弊,在相关工作人员赶来前的这段时间,作弊者有足够的时间离开,这也是目前缤果盒子多数被安置在封闭的中高端小区的原因了。

    点评:

           首先,从技术实现上来看,主要采用了RFID技术、人脸识别技术(基础型),相对成熟实现并无难度容易推广。

           其次,从操作流程来看,选购完成后检测RFID标签,便捷性还算不错。

           再次,从安全上来看,由于是RFID标签商品加上视频监控,能够有效震慑一部分盗窃和破坏行为。但是未付款可以离开无人店,意味无法真正杜绝盗窃和破坏行为。

           最后,从可行性上来看,每个RFID都需要粘贴在商品上较为繁琐,而且RFID量大就需要不菲的成本,虽然整体来说推广尚可,但是成本和安全还是明显的硬伤,有待解决。

    No9:便利蜂

           便利蜂的自助购物与缤果盒子相似,流程稍有不同。其入口是便利蜂app或微信内的便利蜂小程序,通过app或者小程序扫描二维码,接下来是连接门店WIFI/扫描门店二维码,手机扫描商品二维码(自助模式下最多支持9件商品),然后线上利用支付宝或者微信支付,后续还需扫描支付凭证,经确认后即可离开。

           由介绍可知,便利蜂无人店比缤果盒子的技术含量还要低些,基本上与目前常规超市的差别并不大,对商品的识别是通过二维码进行的,而非缤果盒子所采用的RFID。相对而言,便利蜂无人店的购物过程已经较为繁琐了,其优势可能更多是体现在渠道及供应链上面。

    点评:

          首先,从自身定位来看,就是一个便利店简陋版无人改造,完全通过移动扫码来完成选购和支付。。

          其次,成本低廉也许是它最大的优势,毕竟商品都是扫码选购和支付。

           再次,就安全性来看,应该问题多多,单靠探头监控无法避免失窃问题,想来应该是此类方案最大的硬伤。

            最后,就解决方案来看,也许成本很有优势,但是安全实在不敢恭维,而且用户体验不好,综合来看这并不是什么理想的无人店布局方案。

    No10:淘咖啡

           作为阿里实验室筹划已久的“无人零售计划”中的第一个应用场景,“淘咖啡”在7月初的第二届淘宝造物节上亮相,“淘咖啡”是一个占地200平方的线下实体店样板,集商品购物、餐饮于一体。

           消费者进入淘咖啡的整个购物过程大致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是进店,用户首次进店需打开“手机淘宝app”,扫码获得电子入场码,同时签署数据使用、隐私保护声明、支付宝代扣协议等条款,顾客将手机放在认证闸机上方以通过验证即可开始购物,之后全程无需再掏手机;接着是选购,用户可在店内拿起任何一件或者多件商品,或者在餐饮区点餐,这个过程与日常的购物并无二致;最后是支付,支付的过程是通过一道结算门完成的,离店前,用户必须经过这道结算门。结算门由两道门组成,当第一道门感应到用户的离店需求时,它便会自动开启,用户走出这道门后,系统会自动对顾客所买的货物进行识别与结算,结算完成后,会有语音提示顾客此次购物所花金额,随即第二道门便会自动打开,顾客离店。

    点评:

           首先,从技术实现上来看,主要采用了RFID技术、人脸识别技术(基础型),相对成熟实现并无难度容易推广。从实际效果来看,人脸识别率低(固定一人且位置需要固定),还有实际购物的时候RFID卡片是物卡分离的(我想说这个真的可以吗?)怎么感觉淘咖啡只是单纯为了打造“淘宝造物节”这个超级IP服务的?!

           其次,从操作流程来看,规划的流程还算便捷。只是实际选购完成后检测RFID标签需要一件件来,貌似还是差点。点餐的时候需要服务员(不是说好的无人店吗?为啥听说到处都是人,感觉像是个半成品就拿出来秀了囧)重复用户点餐信息,好像真实流程更复杂。

           再次,从安全上来看,由于是RFID标签和商品分离,感觉安全性不可靠。但是安装了很多摄像头,情况就不一样,不过想说一下是不是后台也很多人力在监控呢?

           最后,从可行性上来看,无论是RFID成本还是“淘宝造物节”期间的表现,我想说按道理是不可能普及了。

    No11:Vitamin Warehouse

           据了解,“Vitamin Warehouse”位于墨尔本圣基尔达区(St Kilda),是一家24小时营业的商店。商店里有13台自动贩卖机——所有贩卖机里的商品价格都比市面价低,并且东西一应俱全。有维他命,香水,手机套件,光碟(DVD),还有药品,咖啡,饮料,薯片等。尽管商店24小时营业,店内却没有一名经理或售货员(通过新闻介绍,已经确认属于无人店范畴),只有店主哈利·沙萨姆(Hari Shotham)会用手机看店内的监控。沙萨姆说:“我不担心会有失窃风险。因为所有商品都被安全地锁在自动贩卖机内,但是澳洲其他商店,比如连锁药店Pharmacy,东西都是直接放在外面并且没有上锁的,因此反而增加了失窃的概率。”

    点评:

           首先,从实现难易上来看,是我见过最为便捷的方案。固定的店铺,若干台自动贩卖机,简单的监控系统加上店长远程监控。性价比超高。

           其次,地点选择在墨尔本圣基尔达区,一个旅游胜地,客流就不是问题,巨大的人流意味着海量的需求,一家快捷无智能无人店其实也不错。

          再次,从商品的选择来看,自动贩卖机提供的都是游客们最需要的商品,只有因地制宜的对消费者“投其所好”才是运营布货的关键。

           最后,就安全方面来看,商品都锁在自动贩卖机中,并且摄像头24小时监控,让零售商可以随时随地的跟踪店内情况,超低的商品损失率也是我看好这类无智能无人店的原因之一。

    No12:友宝在线

           “友宝便利店”,是基于柜门式售货机(我们称作“便利柜”)的诞生,再结合手机购买的普遍化产生的。采用了与超市存包柜同样的机械原理,用户使用手机app或是纸硬币完成购买,柜门自动开锁,取走商品。基于模块化设计,每个单柜可由主机独立控制,功能上可以根据需求随时增加制冷、热链模块,配合销售快餐、酸奶、面包和水果拼盘这类高毛利商品不再有障碍;个体柜机既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和货道式售货机甚至其他柜门式售货机级联组合,布局非常灵活。而最初设计的源需求:盒饭也只是商品之一。

    点评:

          首先,从商品提供上来看,由于采用单柜式放置,理论上完全支持全品类商品售卖,具体按照用户分析结果和零售商布局进行配置,唯一的问题可能就是商品数量会有所欠缺,不过可以通过增加补货频率来弥补。

           其次,从操作流程来看,挑选商品、移动支付,取物品,然后离开,操作比较简单,便捷性不错。

           再次,从安全上来看,由于是支付后取商品,并不存在失窃的可能,基本安全有保障。

           另外,从服务上来看,简单的食品加热、制冷都能提供,已经达到快捷消费所要具备的服务,体验上感觉还算不错。

           最后,从可行性上来看,完全就是加强版的自动贩卖机组合,无论成本还是实现难易程度都是符合大规模推广。

    【结论判断】

           整体而言,像7-11、罗森这样的国际巨头,在无人零售店领域的布局并不激进,这恐怕与其根深蒂固的传统企业基因有较大的关系,技术不是他们的强项,像亚马逊、阿里巴巴这样有互联网血统的企业则相对激进些,不管怎样,技术在下一轮的零售行业较量中将扮演重要角色。

            再结合上面章节大量的案例分析和冷静思考,我们会发现从零售行业的发展过程、现状及未来的趋势来看,可以初步得出结论:无人店业态将会是零售业态的一位新成员,各类型的无人店只适用在某些特定的场景和地点,是一种对消费者特殊需求的一种重要补充形式。小生认为“目前无人店会大规模代替有人店,成为零售行业的未来”这种说法还言之过早,还有待长期观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深度解析无人店----行业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yvbk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