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老舍先生的【茶馆】,跟着老舍先生的文字领略了一个动荡时代下小小茶馆视角下各色人物的生活。
我在想为什么会有茶馆这种地方的存在?在清朝以前大家聚会聊天谈事的地方应该叫客栈,在现在茶馆是不是等同于广州吃早茶的地方呢,一壶茶,几份茶点,就能悠闲一上午;又或者等同于现在的咖啡馆,一杯咖啡,一个笔记本电脑,就可以工作约谈;又或者是一个社群,类似生财有术社群,线上可以交流学习链接人脉,线下也有同城聚会。不管时代怎样变迁,关于社交需求是一直存在和被需要的,只是会有不同的形态。当我这样去看茶馆,看社群,就会有了不一样的感受,也更懂社群了。
回到茶馆,给我印象深刻的几个人。
裕泰茶馆掌柜,一个八面玲珑斡旋在复杂人际关系中,有自己的原则,会洞察人心,也会洞察商机,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我觉得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关于他的最后一幕:苦心经营几十年的茶馆要被人霸占,当安排妥当好自己的儿媳妇和孙子,与隔壁两个老伙计为这个悲惨时代和自己的命运悲撒纸钱后,选择了自尽以示反抗和不公。
实业救国的钱二爷,满腔热血和社会责任感,可奈何一个人的力量太薄弱,也无法挽救破落的局势,心有余而力不足。
康顺子,出身贫苦农民家,在吃不暖穿不饱的时代被迫卖给庞太监当老婆,备受欺凌和虐待,在庞家与同时被卖去给庞太监当儿子的大力相依为命。在被赶出庞家无路可走的时候,来到了最初被卖的茶馆,不要工钱,只需有一口饭吃留在茶馆打工。当因反抗与庞太监侄子一伙而担心连累茶馆,决然离开茶馆。
刘麻子,做一些贩卖人口见不得光的生意,欺善怕恶,趋炎附势,明明自己也是贫苦人民,却还压榨比自己弱的人,这大概就是人吃人的社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