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带着短视的线性思维投入运营工作,很难做好运营
- 一款产品在早期过度关注用户数增长往往会加速死亡
- 早期产品的运营一定要围绕口碑进行
根据不同的产品发展阶段或当前占据市场份额的大小来判定如何制定运营策略和运营规划
1.探索期产品
- 挑用户
- 领袖型用户
- 关怀种子用户
2.快速增长期产品
- 大力度推广,渠道铺设
- 制造事件,话题
- 大规模补贴
- 面向用户运营,粗放到精细
3.成熟稳定期产品
- 关注品牌树立,活跃度,商业变现
- 全面精细运营
4.衰退期产品
- 老用户维系
依据不同的产品形态和业务类型,来判定如何制定运营策略和运营规划
商业逻辑
- 直接面向用户售卖商品或服务来盈利
- 商品和货源的选择能力和拓展能力
- 商品包装能力和营销能力
- 供应链全城服务能力
- 免费+增值服务(印象笔记)
- 免费试用用户的获取能力
- 用户使用习惯和依赖性培养
- 从用户日常使用到付费服务之间的路径搭建
- 最终的增值服务或第三方付费服务的售卖
- 免费+流量或数据变现(知乎)
通过提供产品或服务积累数据和流量,引入第三方变现
- 引导用户发生特定行为、搭建特定氛围的能力
- 持续维系住用户形成用户活跃度的能力
- 对于内容、数据和现有重点用户资源等的整合能力
典型用户行为频次
- 用户一次性使用
- 获客渠道的铺设和广告投放
- 销售转化的有效性
- 客单价
- 用户中频次使用(数月一次)
- 渠道铺设,占据入口
- 品牌传播,占据认知
- 用户高频次使用(至少每周一次)
- 通过补贴、活动、运营机制、用户引导等方式培养用户使用习惯
- 在用户获取方面通过运营机制撬动现有用户打通分享场景,传播增长
用户之间是否通过产品形成某种关系
产品和用户的关系有的是单向的,比如便签日历;有的是连接关系,比如电商,社交。用户获得什么体验取决于他遇到的其他用户。
- 注重氛围打造,发展缓慢,前期用户十分重要
- 花很多精力建立完善规则约束和边界条件,用来保障体验,指引方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