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上班族都加过班,在经过一天的劳动后都会去深夜还开门的店铺去买点吃的,填饱肚子。但是深夜食堂的生意也不好做,主要的原因就是餐厅在深夜的经营成本过高。但在发展迅速的北京,这儿的深夜餐厅是很有市场的,因为这里会有很多上班族加班到深夜。而且北京这边的夜宵市场主要找准深夜餐厅的发展脉络就会很有效率的帮助餐饮企业有针对性的制定战略发展方案,这时候我们就可以从店铺、外卖这两个方面对数据进行分析。
![](https://img.haomeiwen.com/i18243260/8c39843328740e65.jpg)
我们从用户端数据看,可以得出深夜餐厅的主要消费者就是年轻消费群体,80后和90后消费者占深夜餐厅消费的81.2%。其中90后占比为48.94%,是占比例最高的。之前饿了么和口碑做了调查,根据数据结果显示最受喜爱的深夜食品是火锅和川菜,占比量高达330.98%,并且还在持续增长;第二名就是奶茶,占比为237.22%。
数据结果分析:
根据北京在今年6月份做的一份调查报告《2019年北京餐饮消费趋势报告》显示,90后最喜欢的餐饮类型前十名是奶茶、川味菜、火锅和酒吧。这两组数据对比我们不难发现,北京市夜宵市场的商品种类和商圈正在逐步向夜宵核心消费者社会群体靠近,迎合核心消费者社会群体消费观念和风味喜好是协助餐饮行业扩展夜宵市场的基础。现阶段星巴克咖啡、奈雪的茶、乐乐茶等茶饮料知名品牌更是通过在店内嫁接音乐酒吧功能延缓门店经营时间,与此同时找寻时间段差异化经营的可能,而它们的入局也让北京市夜间消费市场的知名品牌变得丰富多彩。
据口碑饿了么出具的数据显示,夜宵市场外卖和到店的货单聚集区域环境也有比较突出的差距。从到店统计数据看来,夜宵货单聚集在中心市区,排名前5的行政区均为城六区,而最火区域环境则主要聚集在交通枢纽、大中型商业街区、美食城区等范畴内。与之相比,从饿了么统计数据看来,以簋街、什刹海等为代表性的传统式线下夜宵商圈并不是线上需求的重点,而外卖夜宵货单的来源则应以方庄、潘家园、百子湾等大中型社区为主。更多传统式认知中夜间消费的“非中心区域环境”正在线上极速崛起。
伴随着现阶段市内各地晚间市场的需求的不断提高,远郊区县的晚间消费供给量不足问题更加突出,这也给地域内的外卖订餐业务造成了更大的市场的需求。能够看见,涉及昌平、通州在内的一批远郊区县,其货单量更胜东西二城等市中心地域。在某种意义上,饿了么等外卖平台的出现聚拢了过往在城市中散布的商业机会,并给周边居民家庭提供了夜生活的高品质供给量。饿了么统计数据还提示,高校早已变成夜宵外卖订餐客户的密集地域。在夜宵外卖订餐热门客户地域前10名中有6所高校,这也意味着在校大学生对夜宵外卖订餐的需要量更大,而且相比社区,高校的客户较为密集,配送难度系数相对更小。
结论:夜宵时间和白天时间段相比,到店消费和购买外卖的区域差异特征很明显,这样也给那些想做夜宵市场的餐饮企业提供了新思路。
互联网推动了市场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城市商业租金和流量的重新打算,还促进了城市不同空间的商业价值变迁,最终让城市呈现出更加扁平化和碎片化的线下商业空间结构。而那些数据也在不断增长,我们要通过开维创利用大数据可视化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我们想要的数据。
原文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3fd037258694
相关文章推荐:感知数据,获取信息的新方式是什么?首先的就是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