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风声》:电影与原著之间,差着一个博尔赫斯和《四福音书》

《风声》:电影与原著之间,差着一个博尔赫斯和《四福音书》

作者: 金台望道 | 来源:发表于2020-12-22 06:42 被阅读0次

    看过电影《风声》的观众,一定会记得那些残忍而变态的酷刑。比方吴大队长被鞭打拷问后,又被电击,最后还受到针灸的刺痛,传统的针灸技术竟被用到酷刑中来;白小年被摁在布满一排排透着寒气的锋利钉子的板凳上。而对女性的酷刑,则带有性虐的色彩,如一位女爱国者被狼狗撕咬胸部;李宁玉被武田的手术刀割破衣服、仔细丈量身体,遭受精神的凌迟;顾小梦则遭受一种类似古代的骑木驴式的刑罚。

    《风声》是根据麦家同名小说改编的中国大陆首部谍战大片,汇聚了周迅、李冰冰、黄晓明、张涵予、苏有朋、王志文等大牌演员。在跌宕起伏的情节中穿插着残酷与变态,票房大火,甚至带火了谍战片,形成一股热潮。

    但正是这些场景,使我长期以来很难对《风声》小说及其作者有好感:一个小说家,津津乐道于这些残忍血腥以及SM式的场景,展示类似“满清十大酷刑”场景以满足人们的猎奇心,能是好的小说家吗?

    最近,读完了读客文化2020年出版的最新版小说《风声》后,才发现小说原著的光彩被电影给埋没了。只看过电影,远不足以体会小说的精彩。

    《风声》的作者麦家,1964年生于浙江富阳。1986年开始写作,著有《人生海海》《风声》《解密》《暗算》等长篇小说。他的作品被译成三十多种语言。2008年《暗算》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2014年《解密》英文版被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评为“全球年度十佳小说”,2017年被英国《每日电讯报》选入“全球二十部间谍小说”。

    《风声》是麦家代表作之一,具有奇异的想象力和独创性,人物内心幽暗神秘,故事传奇曲折,充满灵魂不可思议的力量。此书曾获《人民文学》杂志优秀长篇小说奖,麦家个人也因之获得华语文学传媒盛典年度小说家奖。

    《风声》是一部有野心的小说

    小说《风声》的背景是汪伪政府时期,日伪政府查获陕北将要派人来杭州组织地下抗日组织联合,但绝密信息已经被内部人员泄露出去。为了保证抓捕顺利进行,查出内鬼,找出代号为“老鬼”的共产党员,日军和伪军对机要人员顾晓梦、李宁玉、吴志国、白小年以及金生火五人进行了审问,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各方经历的心理战和酷刑。

    《风声》电影大致也是这个情节,但电影的使命是讲述一个好故事,完全没有也不可能把小说的精彩表现出来。小说《风声》除了讲一个谍战故事外,其实是想表现人在孤独境况中,如何同绝望作战的,在正邪对立中,展现人性的丰富多彩。例如,小说着力刻画另一个角色,日军谍报负责人肥原,是如何从一个有理想的日本青年,变成一个军国主义的恶魔的,这在电影中就难觅踪迹。

    必须承认,《风声》是一部有野心的小说,绝不是靠刺激人们内心的恶性、迎合人们的阴暗心理而写的小说。

    因此,小说《风声》在2007年发表和出版后,即获得当年华语文学传媒年度小说家。著名评论家谢有顺撰写的授奖词这样评价他:

    “麦家的小说是叙事的迷宫,也是人类意志的悲歌;他的写作既是在求证一种人性的可能性,也是在重温一种英雄哲学。他凭借丰盛的想象、坚固的逻辑,以及人物性格演进的严密线索,塑造、表现了一个人如何在信念的重压下,在内心的旷野里为自己的命运和职责有所行动、承担甚至牺牲。”

    为什么批评家给予他这样高的评价?

    《风声》背后有博尔赫斯的影子

    事实上,麦家开始写作的年代,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他本不是文学专业,只是分配工作到电视台,在工作之余,开始尝试写剧本。

    那个时代,正是西方现代文学冲击我国文坛的时代,马尔克斯、博尔赫斯等作家,哺育了余华、格非等一代先锋派作家。麦家的写作,受到马尔克斯的影响。当时麦家读到了博尔赫斯的一个短篇小说集,里面有一篇小说《交叉小径的花园》(现在都译成《小径分岔的花园》)。

    这是一篇间谍小说,讲的是欧战时期一个德国间谍,在被英国间谍追杀的情况下如何把一个情报传给上司。麦家回忆说:“不论《美国丽人》还是《交叉小径的花园》,离我的剧本都差着千万里,但我就拄着这两根‘拐杖’跌跌撞撞上路了,最后写出两集电视剧《地下的天空》。”

    结果电视台领导看了很喜欢,就组班子拍了,甚至后来还拍成电视剧。

    经过多次修改与脱胎换骨的锤炼,从《地下的天空》的素材中,衍生出麦家的一系长篇小说。

    大器晚成。麦家在当时一批作家至今都归于消沉之际,显得如日中天。2019年他的新作《人生海海》上市,首年发行量便破百万册。

    《四福音书》式的叙事结构

    小说《风声》的叙事结构也是别具一格的。 

    《风声》采取的是多声部的叙事结构:面对同一段往事,不同的当事人有不同的“回忆”。读者先要听潘老回忆的“东风“,再听顾小梦回忆的“西风”,最后还要跨越时间去感受“我”所叙述的“静风”。

    这是一种很后现代的多元主义风格,背后的逻辑是承认真相是无限的,而能够被记录下来的历史记忆只是一种“小真相”。换句话说,它把记忆认定为一种社会活动,通过每个个体的差异之中的记忆来修正那些记忆的“标准像”。

    这种结构,来自于《圣经》。作者受到家庭的影响,熟悉《圣经》。《圣经》里面的《四福音书》,分别由四个人从四个角度回忆耶稣的生平。这种结构,被作者在《风声》中采用。

    翻开读客出版的小说《风声》,就会感受到一个一流小说家带给读者的精神挑战。正如评论家所说:

    “长篇小说《风声》,以从容的写作耐心,强大的叙事说服力,为这个强悍有力、同时具有理想光芒的人格加冕,以书写雄浑的人生对抗精神的溃败,以关注他人的痛苦扩展经验的边界,以确信反对虚无,以智慧校正人心,并以提问和怀疑的方式,为繁复的谜底获得最终解答布下了绵密的注脚。麦家独树一帜的写作,为恢复小说的写作难度和专业精神、理解灵魂不可思议的力量敞开了广阔的空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风声》:电影与原著之间,差着一个博尔赫斯和《四福音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yydn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