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院电影
全胶片电影《阳台上》,张英雄为什么成了一个边缘人?

全胶片电影《阳台上》,张英雄为什么成了一个边缘人?

作者: a8af66892f11 | 来源:发表于2019-03-21 22:07 被阅读4次

九年前,我们被一部《钢的琴》所感动,那是一部全胶片拍摄的电影,导演张猛以他出众的才华,为我们展现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东北一群小人物的故事,有泪有笑,还有些许感动,我们感动于父爱无疆,我们感动于兄弟情深,我们感动于小人物的不易与辛酸!

时隔九年,张猛又一部全胶片拍摄的影片《阳台上》再次映入眼帘,跨越二十年,跨越千里,来到了繁华大都市上海,那灯红酒绿的夜上海,那高楼林立繁华的闹市上海,那东方明珠,外滩夜景,都令每一个人外来者慨叹,想扎根于此,可是在这极尽繁华之下,苦楚、辛酸依然存在,迷茫彷徨依然徘徊。

张英雄,一个青年而不才俊,作为上海土著居民有着天生的优势,但正是这样的优势也让他没有像他的名字一样成为一个英雄,而是一个懦弱、胆怯、迷茫的上海青年,成为了一个与这繁华都市格格不入的一个边缘人,那么到底是什么造就了他,让他成为了一个边缘人?

​1、家庭环境的造就

虽然作为上海土著,可是对于他的家庭来说,并不像外界所想象的那样富裕,依然是一个底层的家庭,在凌乱的弄堂里,是一处破旧的老房,虽然生活不易,但是作为独生子女,张英雄却格外受到父母溺爱,从小生活在温室里,父母亲的襁褓中,这样的环境,让他失去了生活的各种技能,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让他懦弱的性格更加懦弱!

而叛逆的他又经常与父亲作对,更是曾遭到父亲的痛打,但是因为拆迁问题,父亲却意外去世,本身就不够好的家庭环境,顿时更加雪上加霜,然后与母亲寄居在舅舅家,但是寄人篱下的日子岂能好过。

舅舅、舅妈的嘲讽蔑视,让极具自尊心的张英雄一怒之下离家出走,但是没有一点生存技能的张英雄岂能适应这个复杂的社会,更何况在复仇的心理作祟下,对他来说,无疑陷入了迷茫、彷徨之中。

如今的张英雄,是不易的生活、是溺爱的家庭所造就的,而面对突遭变故,张英雄显然还没有准备好去面对一切,不免将会挣扎在理想和现实的枷锁中。

2、个性的使然

天生怯懦的他,内向而懦弱,只适合在温室里成长,生活,一旦脱离了温室,无疑自掘坟墓,面对各种各样的情感,他自己都早已辨认不清,没有家庭教育,他只有自己摸索,但是肯定要屡遭碰壁的。

没有生存技能,如何能够在社会上立足,张英雄没有能够成为自己的英雄,就必然在社会上被嘲讽,被压制,而他岂能甘愿忍受这一切,从为父亲报仇那一刻开始,他便踏上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直到陷入对陆珊珊的迷恋,甚至做出不合规的行为来,这些显然是早已失去了人生指南,被溺爱而失去生存技能的一个人所做出来的。

个性既有与生俱来的,又有后天造就的,而缺少与外界联系,孤独自闭的张英雄来说,自父亲去世后,全然只有自己一个人去重新认识这个世界,以及那个未曾被开发的自我。而自己踏入了这个庞杂的社会,无疑将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成为边缘人群!

3、庞杂社会的促使

社会的庞杂性显然不是三口之家所能够覆盖的,更不是被溺爱的张英雄所能够了解清楚的。

它有着各种各样的结构,有着复杂凌乱的关系,有着形形色色的人群,而对于张英雄来说,从未涉足过这样的世界,在他的脑海中,世界就是父母亲,世界就是自己,他怎能适应这个庞杂的社会呢?

一时的复仇不过是冲动、迷茫后的决定,而陆珊珊对他来说就是一个新奇的存在,陆珊珊是简单的,而张英雄也是简单的,自然张英雄所做的每一个行为都是本能的举动,都是不合常规的举动,因为对他来说这些都是自然的,但是在这个社会中,显然是不被大家所认同的。

自我认识的模糊,正是突然踏入这个庞杂社会后的迷失,他陷入了意识不清的怪圈中,他失去了生活堡垒的庇护,只能自己硬闯。直至最后良心的发现,自我认识的清晰,内心的善良再次挽救了他,他也得到了一次洗礼和救赎!

张英雄作为底层人物的一份子,当然也是青年群体的一份子,在个性与外在环境的夹击下挣扎着,他其实是一大批还未涉世青年的缩影,有着天生的优待,但是缺乏后天的自我锻造,在一切都尚未准备就绪的前提下,踏入社会,而逐渐迷失自我丧失自我,但是这一切都能靠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寻找,他们显然是弱势群体,但是又有着天生的悲剧性,然而也不应当被忽视被嘲讽,他们也是尚待成长的“英雄”,他们也有内心的善良和纯真,最终,他们终究会苏醒,会历经洗礼和锻造,会成长为自己的“英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全胶片电影《阳台上》,张英雄为什么成了一个边缘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zbh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