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三大真知:为何但凡好的教育和沟通,必谈“感受”!

三大真知:为何但凡好的教育和沟通,必谈“感受”!

作者: 一点动见 | 来源:发表于2021-08-06 14:43 被阅读0次

先问个问题:吃一个东西,你会因为它很有营养就一定吃吗?

我们每天都用餐,对于“进食”这件事,本质来讲,我们需要的是食物里的营养物质,所以原则上,不管其味道如何,都应该要吃。

但事实是这样吗?不,我们决定要不要吃,除了看是否有营养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好不好吃。甚至对现在很多人来说,“是否好吃”才是第一位,营养其次。不然,即使再有营养的东西,也吃不下去。

那对于“说话”这件事呢?其实同样如此。

我们说的内容和道理相当于“营养”,而说话的形式和感觉就是“味道”。说话,不光要有道理,还要叫人“好受”,不然对方根本不愿听。这就是说,“东西要好吃,说话要好受”

所谓“好受”,其中的“受”,指的就是感受。

“感受,

决定一个人的生命品质”

在“物质”和“理性”占社会主流的当下社会,努力、逻辑、思维等往往被高度重视。但是,除了这些理性的装备外,要想真正获得人生突破和成功,还得加上一样软性的配置, 那就是"状态"。

状态,是决定成败的隐性关键。而它的影响力,常常远超过人们的预期和想象。

状态好,世界是彩色的、温暖的、亮丽的、充满希望的。看谁都顺眼,做什么都顺手,结果当然是事事称心如意。相反,状态不好,世界是灰暗的、冷酷的、无情的、充满了绝望。于是,看谁都不顺眼,做什么都不顺心,结果自然是处处碰壁,越发沮丧。

而状态的内核,就是“感受”

不顾感受的人,不太会理会自己的痛苦和悲伤,同时也难领略幸福和喜悦,程度深者,更显麻木、无趣(只不过很多人会误认为是淡定或坚强),他们的生活往往被目标、任务和对错所充斥,更像一个冰冷的机器人,而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情感体。

与之相反,注重感受的人,能够体察自己的情绪,并以此带来的身体反应,既能在大事前坦然,也能被小事感动,既能在意外惊喜中喜极而泣,也能在日常琐碎中收获幸福,能真正地体会生活的“有滋有味儿”。

“道理使一个人得以认知,

只有感受才能使一个人行动!”

很多父母觉得:“跟孩子把道理说清楚了,孩子就应该按照道理去做!”但,这是一个误解。

“道理”会让孩子知道事情本身是怎么一回事,知道可以怎么去做,以及做了有什么好处或坏处……但仅仅是知道了这些,并不代表他愿意去做。

有多少人不知道应该要多阅读?但阅读的有多少!

有多少人不知道平常要多锻炼?真正在做的有多少!

有多少人不知道抽烟有害身体?全力戒烟的又有多少!

只有当一个人产生了感觉,因良好体验获得好的感受,才会产生行动的动力

比如,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游过泳,你跟他讲游泳是什么,有什么好处,有多少种泳姿,怎么游等等,让他有对游泳各种认知,只不过,可能还不足以让他有去游泳的行动欲望,因为没有什么感觉。

如果给他看一段游泳视频,让他看到在水里的自在、有趣、享受的场景,他可能会有一些向往的感觉,相对会更有意愿去做。当然最好的,是能让他亲身体验一下,让他的皮肤去感受一下水的温度,感受水接触皮肤的舒适,感受在水中游动的畅快等,那会极大促进他学游泳的行动欲。

道理是理性分析总结出来的成果,它并非没用,但是真正推动一个人改变需要感性的力量。仅仅有理性是不够的,理性可以是人们认同一个道理,却没办法执行这个道理。

“你在生活中所得到的,

不是你思考的东西,而是你感受到的集合”

我们思考的,是信息,留存在大脑。对于一件事物,不论想得多完美,它都只是相当于一栋大厦的设计图纸,而不是实际的大厦。而感受的,是能量,是把一栋大厦真正建起来的一砖一瓦。

“吸引力法则”的第三步是“相信”,怎么才叫已经相信呢?就是要有那种感受——“去感受仿佛你已经接收到了”。我觉得这是最关键的一环,同时也是最难做到的一环。

所以,现在你就让自己开始感觉很健康,让自己感觉到很富有,让自己感觉被爱包围着,无论这种感觉在现实中是否真的存在,接下来宇宙都会回应你内心的感受,并以事实显现出来。

就像寂静法师所说:“我永远保持一种富有的感觉。因为感觉会变成种子,会继续让物以类聚,如果感觉富有,富有就会被吸引过来”。

感受到的,才是你真正拥有的。

/ END / 

文 | 一点老师 | 原创

相关文章

  • 三大真知:为何但凡好的教育和沟通,必谈“感受”!

    先问个问题:吃一个东西,你会因为它很有营养就一定吃吗? 我们每天都用餐,对于“进食”这件事,本质来讲,我们需要的是...

  • 2022年4月23日《纪律教育》培训总结——王聪聪春蕾五幼

    1.感受:教育孩子要平等沟通,倾听是良好的沟通前提,教育孩子时先约束自己,规范好自己的行为,用良好的环境和榜样去影...

  • 起而行动,履心成地——阳明心学的力量所在

    感受最深的是:阳明心学是行动的科学,真知必真行,没有真行就不是真知。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动。 只有在践行中才能实现...

  • 了解这些,亲子沟通不再难

    今天我们继续谈家庭教育,今天的主题是关于亲子沟通,所谓亲子沟通就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 为什么要谈这个话题呢?我...

  • 共情练习打卡第17天

    今天,绿萝和皓月和我分享了她们去校区上课的心得,什么是办理沟通,和孩子沟通要用说事实,谈感受,说需求,这样沟通才顺...

  • 实用主义哪里去了?

    在某个大公司的workshop和论坛上,谈战略必谈方法论,必谈框架,必谈集成。但反观其执行过程,充斥着繁杂的流程和...

  • 六必谈

    “六必谈”制度。即:党员取得成绩时必谈、思想困惑时必谈、工作困难时必谈、生活困境时必谈、发生矛盾时必谈、出现失误时...

  • 好的沟通

    好的沟通能够启发人的思考,好的沟通能够引发行动 解决问题的五个步骤: 1,讨论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2说出我的感受和需...

  • 要警醒,时刻保持觉知

    如果你对孩子的教育 让孩子感受到你在教训他 我们的教育就是失败的教育 如果你和孩子的沟通, 让孩子感受到你是在指责...

  • 真知必真行,真行オ有真知

    王阳明在知行问题上,非常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点“知行合一”。在给弟子讲授知行合一的时候,他经常强调,要在“事上磨练”...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大真知:为何但凡好的教育和沟通,必谈“感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zcpv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