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喧哗的时代,有太多结论的形成路径是眼→口,或者是耳→口。由于没有经过大脑深层,从而忽略了事情的本质,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可有时,被误会的人也怨不了他人。
一学生,平时懒散,还不可一世的样子。一天数学课上,趴在桌子上,偶尔抬头瞄一下老师。老师认为他很随意,很是生气,不过最后还是忍住了,没批评他。后来,数学老师在与其他老师的闲聊中才得知,那位学生那天生病了,所以一直趴着。老师当时的想法有错吗?其实,并没有。只是很庆幸,数学老师没有在课堂上批评他,否则必然会让自己陷入尴尬的场面。
其实,无论是学生时代,还是步入社会,如果你总是勤勤恳恳,哪怕有一天,做错一件事,大家都会选择原谅你而非怀疑你,并且继续相信你。相反,如果你总是懒懒散散,一旦出错了,即使你有充分的理由,也没有人愿意听你的解释。此时,你怨不了那些不愿意相信你的人们,因为他们对你的信任被你多年来的懒散已消磨殆尽。
所以,一个人的态度很重要,对待自己的态度,对待别人的态度,对待学的态度,对待玩的态度。
纵使马太效应和初始运气都可以不断积累,可有些家境优越的人并没有因为拥有这样的初始运气而变的更优秀。事实上,初始运气是别人给的,的确很重要,它可以是起点,可它决不是保障,因为初始运气的积累还是要靠自己的。所以才有了10000小时法则,这10000小时是自己努力的过程,也是初始运气与马太效应累积的过程。
为什么近年有人说“寒门难出贵子”,或许就是因为初始运气的原因吧。可是,难出,并不代表绝对不会出现。
就算你家境贫寒,父母平凡,在起跑线上被别人甩了一大截,可是你要相信文化的力量,努力的意义。想要借助文化,那就得好好读书。
关于读书,有家长说,我想让孩子在童年的时候玩的开心,留下一个快乐的童年。可是,何谓快乐,何谓幸福?
孩子从小读书,可以让内心世界更丰富,人生境界得到提升,而这两者都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生活,热爱生命。况且,读书和玩并非矛盾。
林语堂说:“人似乎是欲望,情感和思想的混合物,文化的用处,便在于使这些热情和欲望能够和谐地表现。”万物只要和谐了,自然幸福。
白岩松说:“幸福有三个层面,物质,情感,精神。其中物质是基础,情感是依靠,精神是支柱。”而高贵的精神需要通过读书形成。
周国平说:“人最宝贵的两样东西是生命与灵魂,幸福就是灵魂的善。人生在世,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幸福或不幸,而是不论幸福还是不幸,都保持做人的正直和尊严。”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容易,但如何才能丰富呢?
做到“学,思,录”便好,学而思,思而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