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映潮先生在他的教育专著《语文教学设计技法80讲》中,把上面这种课堂导入称之为——“缓入”,所谓“缓入”,就是教师放录像、听录音、讲故事、做漫谈、猜谜语等方式由近及远地缓缓将学生引向课文。这种方式耗时一般在5分钟以内,个别“侃”得厉害一点的则超过了5分钟。这好像有一点“开发资源”的味道,但对于以分秒来计算的极为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来说,则多少有一点浪费。
余老师说的这种毛病,相信大部分教师都有,而我几乎全中。我的想法是开课一定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往往注重了形式,却常常忽视了用时,导致课堂节奏前松后紧,应该来给学生思考、拓展延伸的时候,往往因为下课铃声响起,而草草结束。
余映潮老师说这是一种毛病。那是毛病就得治,如何治呢?他在《开课揭题 直入情境》给出了治病良方。
首先,老师们在设计课堂导入时,应该有这样的认识:“如果你精心设计的导语只是引发了学生的赞叹,那你只成功了一半。”那么另一半的成功是什么呢?
其次,在于非常迅速地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语境,进入课文的情境,即“开课揭题 直入情境”。
余老师在举了4个导入的课例之后,用简洁、洗练的语言告诉我们什么叫“开课揭题 直入情境”。
1、引导巧妙,手法生动;
2、语境美妙,气氛活跃;
3、师生互动,指向明确;
4、时间极端,内容丰富。
最后,老师们一定要非常清楚的认识到:语文课开始的第一秒就应该是在学习语文。
基于这样的学习,我反思自己执教的《驿路梨花》导入,我用视频导入,让学生说说自己在歌曲中听到了什么?在图片中看到了什么?其实就是得了“缓入”的毛病,在吃过余老师的治病良方之后,我该怎么改进呢?
如果开课我直接用“梨花有什么特点?”来导入是不是会好一点呢?
好的开头等于成功了一半——关于课堂导入(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