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思路:朗读、列提纲、写字
学情:
我知道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不能面面俱到,只能抓住我想要的东西进行教学。这个班级的整体朗读过于拖拉,因此这几天的任务中都有朗读,而这篇演讲稿太适合朗读了。
这篇演讲稿条理清晰,非常适合帮助学生掌握如何列提纲,这也是写作文的基础。
第11课的补充习题让我头疼,书写太差,又没办法重写,我觉得从今天开始必须每天带着学生练字,每天1-2个字,争取一学期后有进步。
教学过程:
一、发现不同
这篇文章和第一篇有什么不同?(了解不同的体裁)
二、理清文脉
默读课文,找出总结全文的话。再找出几个关键词。
朗读课文,陶校长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能不能帮助老师来写板书?(列提纲)
顺序能否调换?(理解内在的逻辑关系)
三、长程教学
学习第一问:找到结构“问什么——为什么问——怎么做——希望怎样”(交给学生方法)
自主学习其余三问,小组汇报,联系演讲其中一段。(运用方法,关注小组学习状态)
第四问中关注关联词,学习造句。
四、写字
既要找容易写得漂亮的字写,“德”,也要找难写漂亮的“策”。
回归低年级的教学,让学生一一仔细观察重点笔画的位置以及笔画之间的穿插。
框框要写扁,撇捺需撑开,相同笔画定不同。
(重点字词:炼不同偏旁的,同音字励等。)
我的思考:
【案例】
1、师:请同学比较一下第一课和第二课体裁上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课写故事的,第二课是陶校长的演讲
生:第一课写田老师,第二课写陶校长的
生:第一课是老师给我们讲故事,第二课是陶校长的“每天四问”。
……
2、师:请同学用刚才的方法同桌互相说一说。
【分析】
1、教师的介入需及时
七八个学生没有一个说到位的,各种千奇百怪的答案,大部分是围绕着内容来讲,其实我当时应该及时补充体裁的知识,帮助他们找回记忆,这样的效果可能会比不停地引导等待要好的多。
2、小组学习
早读课带着他们已经读过好几遍了,课堂上训练的过少,几乎都没有时间给他们整段地演讲,仅有同桌互相练习,但是这样的反馈是很难抓住的。主要原因是刚接手的班级,实在不放心小组学习,总觉得他们没有小组学习的习惯,方式也不太对,更怕有人浑水摸鱼,浪费时间,这岂不是害了自己?
谨小慎微之下,只敢让他们同桌交流,而且给予套路,按照我的步骤一步步来,希望我的初衷是美好的,方法也是准确的。
在没有摸透他们之前,慢慢来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