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0
《论语·宪问》
14.1:
【原文】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译文】原宪问什么叫耻辱。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做官领俸禄;国家政治黑暗,也做官领俸禄,这就是耻辱。”原宪又问:“好胜、自夸、怨恨和贪婪这四种毛病都没有,可以称得上仁吗?”孔子说:“可以说是难能可贵,至于是否是仁,我就不能断定了。”
做人要从心所欲,不欲惧,就是不必每天提醒自己,克伐怨欲不行只需要随心所欲,而不越规矩的过好每一天,做人不能太使劲。
【原文】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译文】孔子说:“士人如果留恋安逸的生活,就不配做士人了。”
从本质上说都是迷恋安逸的,如果一个人太留恋安逸的生活就不仅已成为士,一个人不能每天想的都是怎么样让生活过得更舒适,我们要想一下自己的志向在哪里,激发自己向着目标前进,这样才能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原文】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注:“孙”通“逊"。
【译文】 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言语正直,行为正直;国家政治黑暗,行为也要正直,但言语应谦逊谨慎。”
说话要看环境,一个人如果连自保都做不到,一切都是空谈,再把自己保护好的基础上,做到不丧失自己做事的底线,这就是生存法则,也是我们每个人该有的做人原则。判断什么是应该做的,是自己可以掌控的,哪怕是牺牲一些自己的利益,也依然可以选择保持正直的品行,言则涉及到与他人的互动和交流,当你与他人发生关联的时候,整个局面并不是完全由你来决定,所以此时要保持谨慎,就是对自己的保护。
【原文】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译文】孔子说:“有德的人一定有好的言论,但有好言论的人不一定有德。仁人一定勇敢,但勇敢的人不一定有仁德。”
不朽有三个境界,立德立功和立言。拥有品德,自然就会有颜,拥有人就会表现出勇,然而有言有勇只是外在的表现,我们要追求的是由内而外的表达自我,内心有德有人自然会做出最好的判断,展现出最好的自己。
【原文】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注:“南宫适”也作“南宫括"。
【译文】南宫适向孔子问道:“羿擅长射箭,奡善于水战,都没有得到善终。禹和稷亲自耕作庄稼,却得到了天下。”孔子没有回答。南宫适退出去后,孔子说:“这个人是君子啊!这个人崇尚道德啊!”
这篇讲的是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在这里羿和代表人民普遍的目标及对有权有势有能力有钱的追求,但实际上这些人未必是真的善于生活,未必就是我们的楷模,相反的那些老老实实种地努力的践行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的人才是值得我们真正效法的,比如说禹和稷。年轻人很容易被外在的力量所吸引,但南宫适能够揭开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质,极为难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