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之吕不韦列传
古时候虽富贵但名字磨灭不传的人,多得数不清,只有那些卓异而不平常的人才在世上著称,吕不韦的一生可谓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唧唧性命。”从他遇见子楚开始,就开始谋算了一条很长远的达官之路,在秦朝的争权夺利中,他能跳脱出“笼中鸟”的局限,从长远中替自己做打算,就已经具有了前瞻性的目光,但也就是从自己的私心开始,这条路就一定会有他的漏洞之处。
《史记》中记载:“吕不韦者,阳翟大贾人也。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作为一名商人,他便具有商人所看重的“利”,在“权”和“利”之间,他把握了一个很好的度,以小利换取大权,也是他能从一个普通的商人坐上相国的地位,并且能笼络大量的势力和权贵为其在朝中的势力的巩固打好了稳固的基础。
吕不韦的逆袭之所以会进展的如此顺畅,就在于他抓住了人心,抓住了国家内部为了争夺权位,可以无所不用其极,在那个时候,无论是年长的还是年少的,是男人还是女人,都是要为自己的地位做出长久的打算,可能由于古代还不是很发达的医疗技术,一个帝王的驾崩往往就在几年之间,因此,要在皇帝驾崩之前的短时间内夺得太子之位,一直是底下的儿子们还有妻妾们煞费苦心去思考的。而吕不韦就是抓住了当时安国君特别宠爱的姬妾——华阳夫人膝下无子的这个特点,以此助力安国君其中之一的儿子——子楚成为华阳夫人的嫡嗣。为什么选中华阳夫人呢?其原因有二,首先,其有芈八子当后台,在秦国的势力也根深蒂固,对朝政有很大的话语权。其二,都说“母凭子贵”,一个没有孩子的女人,可以用一时的美色来维持自己现有的宠爱,而时间一长,必然会被抛弃,这点华阳夫人也是个聪明人,再加上她很清楚的知道,凭借自己一时的荣宠,子楚若是登上太子之位,自己便也可以了却自己多年的一桩心愿,从而坐稳她现在的地位。
子楚的母亲夏姬,在当时不受宠爱,身为夏姬的儿子肯定也是最不受重视的,于是子楚便被作为人质送往赵国,而秦国也没有对他这个人质有丝毫的怜悯之心,多次攻打赵国。可见,子楚如果和自己的其他兄弟去争,是一点优势都没有的。在《史记》中是这样描写的:“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就可以看出同样身为皇子,自己的生活就过的水深火热,这也不难看出作为子楚来说他是可怜的,但他也是有野心的,我们说,作为一个最不被看好的皇子,他就越想证明自己。因此,这也使得吕不韦就有了这样一个机会去游说子楚,同时,吕不韦这时候就展现出了他的深谋远虑之处,此时的子楚生活困窘,断然是没有钱财来结交宾客的,而这时吕不韦就伸出援手,愿意拿出千金帮助子楚前往秦国侍奉安国君和华阳夫人,自己也拿出五百金购买珍奇玩物,去拜访华阳夫人的姐姐。其实不难看出,吕不韦的高明之处,他不直接的说出自己的目的,而是打着帮助子楚的幌子,间接使自己获利,都说“雪中送炭见真情”,虽然“情”之事假,可“送炭”却是真的。除此之外,他自己亲自去游说华阳夫人的姐姐,而不是华阳夫人自己,这也是一种战略上的布局,都说对自己身边人的耳根子最软,若是自己亲自前去游说,不免落得个与子楚图谋的罪名。当然,最后华阳夫人同意,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
有人可能问华阳夫人是不是傻?三言两语就被说动了,很明显在那个时代,能获得君王宠爱的人也绝对不是等闲之辈。除了上面提到的考量外,她还考虑到了除了子楚外,其他的孩子都有他们自己的母亲,而对于自己最有利的恐怕也只有子楚了,其母亲夏姬势单力薄,对她根本构不成威胁,而没有其背后的鼓动和挑拨,子楚也更容易掌控一些。
而子楚成功的成为华阳夫人的嫡嗣,也正应允了吕不韦对子楚说的那句话:“子不知也,吾门待子而大。”,吕不韦便顺理成章成为了子楚的老师,子楚的名声也越来越大,所以说吕不韦的这个计策可谓是“一举三得”。他帮助华阳夫人解决了地位不稳的问题,还有子楚未来成为太子问题的同时,也解决了自己从商人到政坛的一个身份转变。
那么善用计谋,权谋过人的吕不韦究竟为何最终被罢免,被逼迫而死呢?这就说到了历史上著名的“赵姬”,也就是秦王嬴政的母亲,她原本是邯郸城中的舞女,颇有姿色,也风流成性,吕不韦与其同居后,使其有身,而子楚一次在吕不韦家中看见了这名女子便心生爱意,希望能得到她。而作为吕不韦而言,自己的女人要被送出去,这自然是不情愿的,但是他为了谋求自己的利益,便将她送给了子楚,而后姬妾隐藏自己已经怀有身孕,到十二月份,生下儿子子政,就是后来的嬴政,子楚便立了她做夫人。不过,在我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大多数人还是对嬴政的身世产生怀疑的,到底嬴政是吕不韦的孩子还是子楚的孩子呢?这个我们目前是无法深究,所以姑且放下这个问题,不管怎样,吕不韦所选出的这个女人在未来就是改变吕不韦政治蓝图的关键性人物。
接下来,将我们把关注点再次放在子楚之上,秦昭王五十年,派王齮围攻邯郸,情势危急,赵王想杀子楚,在吕不韦的帮助下,子楚得以回到秦国。秦昭王五十六年,太子安国君就得以继位,华阳夫人成为王后,子楚便成为太子,而安国君继位一年后便撒手人寰,此时的华阳夫人就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华阳太后,太子子楚继位,名号庄襄王,其生母夏姬为夏太后。而就在子楚继位的第一年,吕不韦就被任命为丞相,封为文信侯,坐拥河南洛阳十万户。
而子楚的生命周期也十分短暂,继位三年后就暴毙了,这就有了我们后来的始皇帝——嬴政。作为辅佐子楚上位的吕不韦,当时仍旧是位高权重,被尊奉为“相国”,号称“仲父”,古时候家中的排序是按照“伯仲叔季”进行的排名,而“仲父”这一称呼,属实也是表明了当时吕不韦的地位已经是不容小觑的,光是吕不韦的家中就有童仆一万人,足以想见其身份与地位已经今时不同往日了。
而吕不韦身在其位,就必须谋其政。他广泛的学习其他四国广泛招招揽士子,食客达三千人,替其记录各自的见闻,汇编一起,囊括天地万物以及古今所有的事理,名为《吕氏春秋》,这也就是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所提到的“不韦迁蜀,世传吕览。”只不过这时候这篇著作还仅仅只是著作而已,而它的历史价值和研究意义还没有真正的体现出来。
前面也提到了赵姬与吕不韦的这层关系,其在嬴政小的时候经常与吕不韦私通,而在嬴政一点点的长大之后,吕不韦为了维护自己的声誉,便找了一个可“以其阴关桐轮而行”的门客——嫪毐来引诱赵姬。撇开赵姬太后的这个角色,她本身就是风尘之地出身,自然是风流至极,面对这样一个极具诱惑的男子来说,她无疑是瞬间沦陷的。而吕不韦顺水推舟,假装其受过腐刑,拔掉胡子,伪装成宦官,侍奉太后,很快,赵姬就又有了身孕,其如今位高权重,子楚已死,恐落人话柄,便假借需改变生活环境,已绝祸患,搬往庸宫,渐渐地,嫪毐的地位也逐渐大了起来,甚至仅仅位于吕不韦之下。
但很快,火是包不住火的,嫪毐与赵姬长期亲密的关系被人告发,吕不韦因此也受到了牵连,嫪毐三族被灭,太后所生下的二个儿子也被杀,作为相国的吕不韦由此迁徙到了蜀地,而一年之后,诸侯的宾客使者前来慰问文信侯,这让秦王感受到了吕不韦在朝中极大的势力仍旧未退散,仍旧有卷土重来之势,便赐文信侯书曰:“君何功于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何亲于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此时的吕不韦已经感受到了自己如今的境地已经不复当初了,其含恨饮下毒酒,结束了自己传奇的一生。
对于历史上的人物,从来都是“一分为二”的去看待。总的来看,吕不韦的一生是睿智的,却仍旧对自己的功名利禄太过于看重。太史公言,孔子所说的“骗取名望”,大概指的就是吕不韦这类人吧!司马迁成功的塑造了吕不韦唯利是图、深谋远虑的形象,也反映出了秦朝内部的尔虞我诈,流言风语的横行,更有像“赵姬”这样淫乱的不堪入目的深闺秘闻,那些前朝的故事仍旧有很多很多值得我们去探究和思考,而我们亦可以从吕不韦的一生中去反省我们自己,我们拥有的,终究是一场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