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论喆学倡导的五个变革
一、思维方式的变革
社会变革从来都不会无中生有,而一定是原有社会要素的分解与组合。所以,“彻底的革命”,以及〝不彻底的改革”,并不是函论喆学的主张。我们所说的变革,取值通常在两极之间振荡,这决定了我们的立场或许会临时极化,但总会向常态(微振幅状态)回调。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军事斗争是矛盾极化的产物。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
主,过去指君王。当代,泛指主心骨。一个国家或者一个组织,没有主心骨,肯定是一盘散沙。这样的国家或者组织,是根本无从赢得战争的。主心骨的作用,就是识别真正的敌人,从而保护组织和组织成员的安全。
好战必亡,忘战亦危。应对极端情况的准备,是要有的。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环顾全球,各地区热点不断。人类自身的冲突,往往更胜于天灾。而一切人际冲突的根源,无不发端于思维导向互反。所以,假如没有思维方式的变革,我们也就根本不知道,发生人际冲突时,怎样才能真正有效化解?
我们所倡导的思维方式,是函数思维,这有别于形式逻辑。
形式逻辑,是一分为二,非此即彼。
函数逻辑,是一分为二,互联统一。
所以函数逻辑,可以兼容形式逻辑,但是反过来却做不到。
同样是一分为二,思维能量的导向会有分化。如果缺乏函数思维,就根本不可能求同存异,而结局自然是一旦发生冲突,绝无挽回余地。
不是说形式逻辑一定不对,在处理极端问题时,它是有效的。但我们不可能总是把问题极端化,这于己于人,最后都是一场零和博弈。
思维参照系的自觉切换,就是我们所倡导的思维变革的内容。
二、文明范式的变革
文明的发展,有地域起源的特征。中国地域文化,创造了中华文明。而欧洲地域文化,创造了西方文明。
当代人类所面临的许多困局,其实是由西方文明的弊端带来的。西方文明具有强烈的外侵性,但在明代以前,它还没有积累足够的势能,甚至连大航海都做不到。所以这种外侵性,只能表现为欧洲的内卷。欧洲历史上,就没有什么统一的时间。所以他们没有统一的文字,更没有统一的语言。
英语的世界化,是伴随着大英帝国的崛起,才实现的。在英国发生的工业革命,让它具有碾压群雄的资本。但英国人的主要发明,是一套行之有效的金融杠杆。英国曾经利用金融杠杆,打败了比自己更强大的法国。
而这个重大发明,后来被美国所继承并发扬光大。所以现代文明的基础,就是现代金融体系。别说玩死老二,如果不了解金融战,你就是再强大几倍,可能也只是相当于食草动物遇上了食肉动物。
而这正是清朝的悲剧。
全球化,使得人类文明的当代跃迁,成为历史地召唤,而这是由于信息革命带来的契机。
人类社会的信息革命,发端于人际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形成,而浩荡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突破。
构建全人类信息共享的生态型社会,将会使东、西方文明的共同归宿。上海世博会期间,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他们向全世界展示的并不是自己的工业成果,而是他们在农业领域中的成就。
这是一种新的风向。中华文明,原本就是农本文明。农本文明中,并不是没有工业,也不是没有商业。而是在所有产业中,把农业作为龙头。
汤因比曾经预言:中华文明将重新引导世界。我相信这种引导,会是向农本社会的回归。而相关的产业链,我称之为喆农生态链。这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达:
农业+信息网x联合劳动=喆农生态
所以这并不是向传统农业社会的简单回归,而是上升了一个新的螺旋。
三、金融制度的变革
程序员正在创造一个新的时代。我常说“码农”就是工人阶级的时代先锋。过去,发行货币,或者是由资本财团控制,或者是由国家政权控制。
但区块链,打破了这个格局。区块链是一场技术革命,这场革命,让全世界的金融界都吓了一跳。它突如其来,几乎完全突破了旧金融体系的规则。
一串串代码,取代了银行的职能。这让整个银行业产生了一场地震。区块链生成的货币不是“法币”,但挑战了“法币”的权威性。所以世界上的一些国家,对这一技术采取了封杀。
现代金融体系,起源于西方。而恰恰是源于西方的技术革命,给了它沉重一击。
区块链生成的货币,银行系统有时称之为“代币”。其实代币,并不是区块链的发明。例如在我国,就曾经发行过粮票、油票。这些也都是代币的不同形式。所以“代币”在特殊的历史时期,有合法性。
我们所讲的金融变革,是把自然人的社会化进程作为价值标的。这和当下流行的区块链有区别。思想先行,才会有社会变革的明确导向。金融,应该是为全人类服务的,人类中的每一个人,都理应因为金融的进步,从中受益,而不是相反。
通过价值的数字化导航,引领全人类走向共福之路,就是我们所讲的金融制度的变革。
四、科技语境的变革
科技和科学是两个概念。科技是技术在不同领域中的进步和发展,这个历史进程可以上溯到人类磨石为器、钻木取火的原始时代。
而科学,是且仅是“起源于希腊”的一套话语传统。
所以我同意中国古代没有科学的说法。但绝不能因此认为中国古代没有科技。实际上中国古代有着相对于农本社会的较为完备的科技体系。其中配套的内容有:
天文历法、建筑工艺、生产工艺、算学体系、医疗体系等等。这些都属于科技的范畴,但显然和源于希腊的话语体系无关。
所以我们在讲科技史的时候,没有必要从古希腊开始。而应该实事求是,把人类技术进步的沿革过程,讲清楚。
科学史,我们还是尊重希腊传统吧,没必要在这上纠结。
当然喆学史的梳理,操之在我。
五、生活方式的变革
我们构想了一个喆农时代的生活场景:在人体-机算智能的协作下,生产过程是全自动化的。生产的控制,由“喆农”们给出的代码决定。
而社会体制的变革,同样也是编程思维的体现。我们不必局限于历史上任何时代的制度,因为一切都在共创之中。
没有人单纯为了生计而去“赚钱”,因为人自身的存在,就是价值的体现。而人的创造性劳动,是人的第一需求。
这是一个崭新的时代,它不再以物质的进步作为价值衡量的标准,而以自然人的社会化成长,作为全社会的共同目标。
慈天元
2022.10.0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