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督导第35 课
1、先问来访者自己对后期咨询的想法。再把最近咨询谈的做个梳理,先挽个小结,这也在做结来咨询的准备。
2 、把助人之心降下来,回到咨询师位置上。
3、把他的情绪像镜子一样反馈给他,“你的状态对孩子可能会有什么影响? 你如何看待孩子说的怎么办呢?”
4、咨询师本身状态稳定,就能降低家长(来访者)的焦虑,家长状态的稳定也能降低孩子的焦虑。
5、咨询师能理解来访者,最重要的是听懂他(没身处地的理解他),无条件积极关注来访者,从关注问题转到关注这个人。不需要用太多技术。然后找到应对问题的方法,打开来访者的视角,起码让情况不更糟糕。
第二个案例
1、感受来访者的感受,不断地反馈我们听到的、理解到的、感受到的,他就能对他的状态逐渐了解,咨询师不用说太多。
2、不要太快地用问句,这样就不容易关注人,不能真正感受理解来访者,焦点更关注的是“道” 不是“术”。
3、问题中蕴含他的生命故事,蕴含他的资源、他的在乎,然后,顺势而为。不着急解决问题反而更很解决问题。
4、咨沟走不下去时,就要回到根本上去。
5、没有咨询师他也能受其他因素影响有变化,我们只要对他足够好奇就够了,陪着来访者慢慢聊。
6、每次咨询结束做反思,哪些做得不错,哪些要调整。
7、精准共情,探付他的期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