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博星教育108将讲师朱老师课堂,这里是朱老师第2274天早安问候。
管孩子,到底什么事该管?什么不该管?
鉴别方法是:这是谁的事?
孩子的事,无论你多看不惯,也要管住嘴巴,内观自己。
除非孩子喜欢听到你的想法,那么就可以把自己活生生的体验分享出来,而不仅仅是一个“高明”的结论。
少一个“答案”,孩子的人生就多一种可能性。
当我们因为孩子的事儿而让自己焦虑痛苦时,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内观自己、成长自己的契机,我们可以经由这份焦虑看到自己内在的冲突、内在的纠结。
比如有的家长特别担心孩子怯懦内向,担心ta人际关系不好。
这个时候就可以向内看一看:自己内在是不是有一个受伤的小孩,经常被外界或他人评价为“你是怯懦的,你这辈子没出息的”,如果是,那就不是孩子的事。
比如有这样一个案例:有一次,一个四岁半的女孩子和她的朋友间发生了冲突,两个人都哭起来了,她的妈妈没有插手、没有说教也没有劝慰,只是抱着女儿倾听她。
女孩的好朋友哭着走了,女孩哭了一阵儿,主动说:“妈妈,我要打电话跟她说对不起。”
然后,女孩真诚地在电话里向好朋友道歉,她们又和好如初了。
孩子之间发生冲突,如果孩子没有向大人求助的话,大人最好不要参与,否则就是阻断孩子从冲突中学会心智发展。
假如女孩的妈妈当时去参与孩子们的对错,要求女儿道歉,那么女儿就不可能真诚流动地、发自内心地去修复她和好朋友的关系。
比如:糖果是什么味道,糖果吃多了又是什么感觉?
热水又是什么意思,热度如何一点点变高,高到哪里就会让我们感受到疼痛?
剪刀这一类有尖刃的东西要如何使用才是安全的?
心智的发展需要以真实的体验为基础。
孩子需要通过自身的感受去摸索,这些体验是孩子的事。
父母对孩子的爱就是陪伴ta,在ta体验过这些事情之后,告诉ta事实。
如果,父母直接用结论去教育孩子:“糖不能吃多,会伤害你!热水绝对不可以碰!剪刀绝对不可以碰!…”
那么,孩子对这个事情就不会发展出真正的认知。孩子将来也不会有效的去使用它们,孩子只会发展出恐惧。
孩子的好奇心、探索欲、心智都会被抑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