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字盖”已经够难写了,再加两笔,是不是更难写?

的确如此。
还拿昨天的宝字盖说事。
在练习过程中,你会发现即使练习好了宝字盖的笔法,在写例字过程也会遇到一些坎。
比如:在“安”中字,宝字盖要写得小;在“守”字中,宝字盖要写得大;而在“定”、“宜”中写得又有些折中,这是怎么回事?
通常来讲,带宝字盖的汉字,下半部分在“盖”以内。
这说的其实是汉字的结构了。关于汉字结构法则,清代的书法家黄自元《九十二法》有详细说明:“天覆者凡画皆冒于其下”,意思是:“天覆者”就是凡是带宝盖这样的字,宝字盖的宽度要能覆盖下方,也就是宽于下方。
那“安”怎么解释?“定”、“宜”又怎么讲?有同学立刻做出回应。
这个问题提的好!
其实,对于宝字盖下的部分,带有长横、正捺等需要写得舒展的笔画,宝字盖是“盖”不住的,所以“天覆者凡画皆冒于其下”只是一般规律,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不仅如此,前面我们写过草字头,你会发现在不同的字中,草字头大小也并不相同,如“草”字的草字头,与“茂”字的草字头,差别很大,也印证这样一个道理:
偏旁在书写过程中有总的要求,在实际运用中是变化的,需要灵活把握。
哦,说了这么多,跟本节内容有关联吗?
有!
看看本节的内容,上图

再看例字

你会发现,“空”的撇、点就没往上靠吗?而“穿”、“窍”字就靠拢得很紧,对吗?
所以立即得出结论:要点:穴宝盖下的撇、点要往上靠,以让下部。这句是错的,那未免有些武断了。
这个要点只是想告诉你:字要写得紧凑,偏旁与其他笔画之间要融为一体,不能割裂开来,更不能像南、北朝鲜那样划一道38线,你是你,我是我。
没懂。
这么说吧,如果“空”字,也按照要点说的,撇和点都向上靠拢,那坏菜了,“穴宝盖”与“工”之间就留下大空裆了,可以跑火车了——“空”字被写分家了。
为把穴宝盖这事说明白,700多个字写出去了。
旁边等着出去玩的小娃看不下去了,“要写好‘穴宝盖’,先写好‘宝字盖’,‘相背点’上下窜,你这么写不就行了”。
“哼,你行你来”,五个字在头脑中闪过。
细想想,还真就这么回事!
(正文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