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涉及到问题就涉及对错与立场,对错问题都是流程问题,比如在实际工作中疏忽导致项目流产,工作不细致入微导致的成本增加,沟通不畅导致的流程复杂效率低下等都属于对错问题,还有一种问题属于立场问题,比如大国外交,宗教矛盾,信仰,道德,观念,战争等都属于立场问题,是屁股决定脑袋的问题,没有对错,没有标准,只关乎价值观。
比如员工被客户打了,作为管理者要处理就是一个立场问题或者价值观问题,你认为什么最重要,如果你的公司价值体系明明写着客户第一,那客户永远是对的,补贴安抚员工,实在纠缠开除赔偿这是第一种情况。
第二种是公司价值观体系里明明写着给员工以家的感觉,那不用说员工第一,员工是对的,客户打了人肯定要与员工同仇敌忾,走法律法规程序。
还有一种情况最难权衡,两者都重要,员工有广泛的社会网络,说不定他爹就是某位领导的公子,客户呢正准备签约一个重大项目,这种情况最难平衡,两边都不能得罪,且公司价值观体系里没有员工第一,也没有客户第一的价值体系,只能以短期利益作为参考标准,就是短期谁能带来最大的价值,两边都不得罪,和了一盘好稀泥,但是后果就是两边都得罪,两边都疏远,这也就是为什么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的难处,情感上你偏向一方,但是与价值体系矛盾,还很难解释最终的决策。
身处现实的泥塘里,或者历史自觉里,没有清晰边界的人往往陷入两难境地,价值观体系的不明确很难做很多选择,也很难建立广泛的影响力,最明显的就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成长里,我党领袖陈独秀就陷入两难,一边要建立广泛工人阶级领导的革命的共产党,一边要和代表资产阶级的国民党搞妥协,造成整个系统的混乱,造成事业的很大损失,其实就是价值观体系模糊,没有清晰的边界,毛泽东明显看出这个系统的问题,秋收起义失败之后果决的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推翻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明确方向和价值体系,打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第一师的鲜明旗帜,熟读中国历史的毛泽东不可能没有读过朱元璋的九字诀“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但依然选择了一条难但是彻底的路。
价值观有清晰边界,就有自己的坚决立场,在立场里做选择,没有对错,对错是流程问题。这也是为什么考虑问题要强调客观一点,就是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再看问题,换了一个视角会有我坚持我的选择,那是我自己的立场,但是必须报以理解之同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