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个综艺叫《我在岛屿读书》,与众不同的是它请的嘉宾是余华、苏童、叶兆言、西川、祝勇这些当代最有影响力的作家、诗人。这里没有做饭、劈柴,没有男女情感生活,有的只是文学,多么令人向往的生活和环境。综艺都是这样的话我也喜欢看的不得了。听这些人谈现当代文学、谈鲁迅和马尔克斯、谈历史、谈类型小说、谈诗歌,生活太有意思了,“远方”在屏幕里活灵活现,而它又是真真切切的生活。作为一个热爱阅读的人来说,这样的节目总也不嫌多,心旷神怡。同时也惭愧地发现自己还有太多书没有读过,太多的阅读体验没有感受。印象深刻的细节也是不少,比如他们谈论老舍,在我过往阅读老舍的经验一下子浮现出来。我最深刻的就是老舍笔下在北京的新年,好的难以赘述。再比如《二马》,其中的文字一看就是今天活着的人的写不出来的,那不是现在的语言,但它属于美的。叶兆言举了个例子,文学不是私家花园,它好像个公园,五颜六色的且是能包容所有人的才好。尽管如今不再把主要精力放在文学上了,但眼下所读的众多书里一定至少有一本是小说。真的很难想象一个人过着没有阅读的生活是怎样的,这样说不免会被嘲讽,但没有阅读生活的生活一定是相对很low的生活。现在如果能有几个朋友聚在一起谈谈文学、谈谈诗歌简直是种奢望、痴心妄想,但属实让人憧憬。有时候和朋友相聚,我有意把话题稍稍印象文学一点儿,结果没有两分钟又回到了庸常的交流。我也不好说这就是平庸和无聊,我只是沉默了。
经常听说东北是文化沙漠,我们十分需要文艺复兴等等。节目里他们也提到了双雪涛、班宇和郑执三位东北年轻作家,我读过双雪涛,一旦读上就很难放下。我常常幻想一个场景,一桌子人边烤着肉,边聊聊文学,古今中外的闲扯,说说自己喜欢的小说家、诗人、散文家,那是有多带劲儿的相聚啊。我不知道阅读最终能给我带来什么,忘了是余华还是苏童了在节目里说的,阅读最后给带来的回忆比常人要多,或许是种享受,但那要等到我老了的时候。我周围没有赶得上我的阅读量的人,十分可惜,这么说不是骄傲,是悲凉。比如读阿巴斯、读洛尔加的感受我只能写一写,刚读完凯鲁亚克巨厚的《在路上》,最终也落为一些个人毫无惊奇的感受,很难找到共读者。可能去网上单方面的看看这本书的评论或交流,隔靴搔痒而已。但活着嘛,不管别人,只求让自己多一点丰富的感受。别吵着别人、不讨人嫌,不美,但做一个安静的男子就好。人类发展了、发达了,生活越来越不易,阅读也跟着越来越不易了,真的要且读且珍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