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标点符号无小事,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每一个标点符号都是文字里的有机部分,都有一个独特的作用,说他们是另一形式的虚字,也不为过分。
句号是句末点号的一种,又称“句”、“句点”、“住点”、“住号”等。1995年公布的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把圆圈“。”作为句号的主要形式,把圆点“.”作为句号的辅助形式,指明“一般在科技文献中使用”。句号一般用于陈述句末尾,表示一句话说完之后的停顿,这里所说的“一句话”是指语法上所说的句子,即不论句子长短,能够独立地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句号所表示的停顿时间较长,大于句中点号,如逗号、顿号和分号等,和其他句末点号如叹号、问号的停顿差不多,但是表达的语气更为平稳。某些语气比较舒缓的其他类型句子如祈使句末尾等也用句号。除了要用问号或叹号的句子外,几乎所有的句末停顿都要用句号表示停顿,所以句号是句末点号中使用最为普遍的一种。
1.用在陈述句末尾,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陈述句是说明事实的,有的是单句,有的是复句,末尾都要用句号。
(1)用在单句末尾。所谓单句,就是由主语和谓语两个部分组成,结构单一,表示一个完整意义的句子。
(1)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最为标准的单句,“北京”是主语,“是”是谓语,“首都”是宾语】
(2)鲁迅和闻一多都是我们的榜样。(《周恩来选集》)【鲁迅和闻一多”是主语,“都是”是谓语,“我们的榜样”是宾语】
(3)松树的风格中还包括乐观主义的精神。(陶铸《松树的风格》)【“松树的风格”是主语,“还包括”是谓语,“乐观主义的精神”是宾语】
(4)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两个各自结构完整的单句】
(2)用在省略句的后面。有的句子省略了一个或几个成分,依靠上下文,仍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这叫省略句,它是单句的一种,句末要用句号。
(1)萧队长问:“你还有事吗?”赵玉林说:“没有。”(周立波《暴风骤雨》)【“没有”的前面省略了主语“我”,后面省略了宾语“事”】
(2)“老栓,你有些不舒服么?——你生病么?”一个花白胡子的人说。“没有。”(鲁迅《药》)【“没有”后面省略了宾语“不舒服”和“生病”】
(3)他又问:“在哪儿工作?”我说:“乡下。”他们不死心地问:“中学教师?”“小学。”我说。(小米《在乡下教书》)【第一个回答“乡下”,完整的句子应该是“我在乡下工作”;第二个回答“小学”,完整的句子应该是“我是小学教师”。】
(3)用在复句的后面。所谓复句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紧密联系、结构互不包含的单句组成的句子。一个复句只有一个句调,句末有较大的停顿,用句号表示,分句之间一般有较小的停顿,用逗号或分号表示。复句中的单句不再是独立的句子,单句句尾只能用逗号或分号,句号只能也必须用在整个复句的末尾。
(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并列复句】
(2)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转折复句】
(3)风开始在外面怒吼,猛烈地摇撼着窗户,把窗格上糊的纸打得凄惨地叫。(巴金《家》)【由三个单句构成的复句,分别说明风势、风力、风声】
(4)我们主张积极的思想斗争,因为它是达到党内和革命团体内的团结使之利于战斗的武器。(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因果复句】
(5)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茅盾《白杨礼赞》)【转折复句】
尽管复句内部的结构、层次、语气和逻辑关系不同,但复句的结尾处均要使用句号。
(4)用在无主句的后面。只有谓语的句子叫无主句。它不依靠上下文也能够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1)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歌词,主语没有出现】
(2)马上出发。【一句命令,主语也没有出现】
(3)向雷锋同志学习。【毛主席的题词,是向全国人民发出号召,主语在这种语境中被省略】
(4)起风了。【说明自然现象】
(5)谢绝参观。【说明对人的要求】
2.“某某说”之类的词语,放在引语后面时,其后用句号。
(1)“刚才,四老爷和谁生气呢?”我问。“还不是和祥林嫂?”那短工简捷地说。“祥林嫂怎么了?”我又赶紧问。“老了。”(鲁迅《祝福》)【“我问”、“那短工简捷地说”、“我又赶紧问”都在引语的后面,该用句号】
(2)史总和我站在根大理石柱子后面,浓重的阴影使彼此看不清表情。“说句实话,我还从来没有如此郑重地接过人,包括我亲妈。”她说。“我也是。”我说。“是不是很可笑?”她说。“那你为什么还要来?”我问。“为了让我的孩子高兴。”她简短地回答。(毕淑敏《源头朗》)【“她说”、“我说”、“她说”、“我问”、“她简短地回答”也都在引语的后面,当然也该用句号】
(3)他死盯着她,眼里明显地流露出恐惧和担心。“你——怕什么?”她问。“失去你。”他一个字一个字地说,……(琼瑶《梦的衣裳》)【“她问”、“他一个字一个字地说”同上】
(4)“幸福?幸福究竟在什么地方?人间果然有所谓的幸福吗?”觉新叹气道。(巴金《家》)【“觉新叹气道”后也是这种用法】
3.语气舒缓的祈使句,句末也可以用句号表示停顿和语气。祈使句是用来表示要求的,要求听话人做某事或不做某事。祈使句由于内容不同、对象不同,所带的语气也不同,有的舒缓,有的强烈。语气舒缓的祈使句,在末尾要用句号。
(1)“爸爸,你走吧。”(朱自清《背影》)(2)让我还是说一段故事吧。(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3)我们决不需要恢复所谓东林遗风,就让它永远成为古老的历史陈迹去吧。(马南邨《事事关心》)(4)“对的。他一辈子没乱花公家一分钱,死了也别玷污他的遗体,让他干干净净地到毛主席那儿报到去吧。”她停了片刻,接着说,“告诉中顾委和高检有关同志……”(《光明日报》)(5)风暴一来,她的有神的眼睛就变成有鬼,寒光四射,冷气逼人!不过,让咱们还是别老想她的眼睛吧。(老舍《正红旗下》)
这里举出的五个例子,作为祈使句,句末的语气都因语境中的具体情况而变得舒缓,不必用感叹号来加强语气,因此用句号更为合适。
4.语气舒缓的感叹句,句末也可以用句号表示停顿和语气。感叹句通常用来表示感情强烈的语气,一般情况下要用叹号。有时感叹句句末用句号可以减轻感叹的语气,使作者情感的表达更具深意。
(1)成绩还是不好,留堂照旧,老师的埋怨也照旧,我们不知道她心里想什么,老师说她表扬、批评都那个样子,晚上我和她爸爸自嘲道“荣辱不惊啊”。(张欣《寂寞女儿心》)【说明了对女儿的情况已经很了解,没有必要惊讶了。这里用句号更有深意】
(2)不是年轻的为年老的写纪念,而在这三十年中,却使我目睹许多青年的血,层层淤积起来,将我埋得不能呼吸,我只能用这样的笔墨,写几句文章,算是从泥土里挖一个小孔,自己延口残喘,这是怎样的世界呢。(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说明了国民党反动派屠杀革命者的事早已屡见不鲜、司空见惯了,是用不着再吃惊的。在此,用句号比用感叹号更有力度】
(3)这样问,太失礼啦。(陈建功《丹凤眼》)【语意是劝戒,稍微带有一丝嘲讽和不屑,语气的强烈程度不必用感叹号,句号已能很好表现出句中情绪。】
5.语气舒缓的疑问句或反问句,句末也可以用句号表示停顿和语气。反问句是特殊的疑问句,它和疑问句末尾通常用问号。反问语气强烈的也可以用叹号,语气舒缓的就可以用句号。
(1)人又不是石头,哪有不思想的道理。(周恩来《要造就一种民主空气》)【演讲词,语气要让听众易于接受】
(2)他想:“我们家有的是钱啊,要想做官还不容易吗。”(传统相声《连升三级》)【表现的是相声中的人物心理活动,语气自然不能太强烈】
(3)你看,谁管过你啦。(曹禺《雷雨》)(4)其实中国自所谓维新以来,何尝真有科学。(鲁迅《随感录三十三》)(5)李先生,银行现在不是还盖着大楼,银行里面还添了人,添了新人。(曹禺《日出》)(6)这事他该不会否认吧。
(3)(4)(5)(6)是反问句,特点是明知故问,只问不答,末尾通常用问号或叹号,此处用句号表示语气舒缓,不强烈。
6.文章段首的小标题后面,内容相关的几个平行段落中每段开头的提示语后面,都可以用句号表示停顿。
(1)我讲几点意见。第一点,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第二点,这个问题要涉及到几百万人。……第三点,我建议政治局原则上批准中央国家机关的精简方案。……最后,第四点,这一次革命,不但要注意出的问题,还特别要注意进的问题。……(《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2)要把人才开发作为改革和管理结合的着眼点。一是要有全面的用才观。要坚持党的干部路线,把德才兼备作为判断人的标准……二是要有敏锐的识才观。古人说:“何世无才,患在不识;苟能识之,何患无人。”只有选其人,才能用得其所……三是要有紧迫的惜才观。企业发展有黄金时期,人力资源的开发更要重视黄金时期……(王万宾《论国有企业的改革与管理的结合》)
相当于小标题的词语,后面可以用句号或冒号,也可以不用标点符号,而在其后空一格后再写这个小标题要讲的内容。(1)(2)段首小标题后用的是句号。
7.事件发生的时间或处所的独语词后面用句号。只有一个词或一个偏正词组构成的句子叫独词句。它常出现在剧本的说明里或记叙文的开头部分,相当于一个独立的成分,句末用句号。
(1)夜。王掌柜的茶馆。(老舍《茶馆》)(2)北海公园。(《老舍剧作选·女店员》)
(1)(2)都是剧本,独词句用于一幕的开始交代时间、地点或人物的出场,句末都用句号停顿。
(3)春日。几只风筝在湛蓝的天空中翻飞。(金海怀《红风筝》)(4)广州。华侨新村。一条通往农贸菜市的小路上,一位身材魁梧、提网袋的老人向我迎面走来……(曹绍义《哲人的爱——追忆秦牧先生》)(5)崇祯十二年中元节。(姚雪垠《李自成》)
(3)(4)(5)是小说或记叙性散文,独词句用法与剧本基本相同。
8.文艺作品中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末尾用句号。文章、书信最后署名,注明时间、地点,末尾可以用句号。但现在的用法里面,一般都已不再用标点符号。
(1)……一九二三年四月十七日,杭州。(潘漠华《人间》)【一首诗歌的结尾处】
(2)……茅盾1932年12月。(茅盾《子夜·后记》)【小说后记的最后】
(3)杏花巷十号,鲁贵家里。(曹禺《雷雨》)【剧本中交代地点的句子】
(4)编辑先生:……鲁迅上。十一月十八日。(鲁迅《寄〈戏〉周刊编者信》)【书信的署名】
(5)……1958年2月20日,北京。(冰心《我们这里没有冬天》)【文章的结尾】
这些例子多见于现代文学作品中,现在一般不加标点符号了。
句号,说起来很简单,但用起来,往往不容易和分号、逗号分清。有的人经常把该用句号的地方误用为逗号,有的就一逗到底,有的则把该用逗号的地方误用了句号。从而割断了完整的句子内容,不能准确地表达意思。句号和逗号的区别在于一个是句末点号,一个是句中点号。用句号的地方,表示一句话已经完了;用逗号的地方,表示一句话还没有完。而分号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要掌握句号的使用,须通过句子实例多琢磨,多分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