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题目出自于白岩松《痛并快乐着》一书中一个章节的题目。之所以单独把它拿出来重申,是因为这个话题太触动我了。
可能我们大部分人并不富裕,可是这里所指的贫困不只是不富裕,而是那种住不起房,上不起学,吃不饱饭,穿不暖衣的极度的穷困。
白岩松老师在文章开头阐明了我们上一辈人导致穷困的原因。这有很多历史的原因,比如改革开放,比如三年自然灾害,比如知识青年下乡运动等等。这时代的浪潮足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白岩松老师以一个记者的身份客观的讲述了穷人的生存现状,以充满悲悯的口吻表达对他们现状的担忧。
他分析导致贫困的原因,是想让大家对他们的贫困表示理解,而不是耻笑。他列举了穷与富的差距,当然这种差距是天壤之别。比如穷人的孩子连学都上不起,富人一个高尔夫球场的会员证的可能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取得一个打球的资格可能就够贫穷的人活几辈子。
有了这种比较,就有了一些人的仇富心理,有了老一辈贫穷的人怀念过去毛主席的时代。
当然这是不对的,任谁也阻止不了时代前进的车轮,要改革必然有牺牲,导致部分人贫穷是改革的代价。是他们用自己的贫困,为改革开放承担着阵痛。
看来造成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不能单单只拿努力和不努力来判定。如果是在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中,也许拿这个来判定是有效的。
可是我们的竞争环境公平吗?
恶劣的生活环境,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还有下岗下海的浪潮冲刷。把一些人的推向了贫困的深渊。
既然贫困不可避免,那如何面对贫困,以怎样的心态面对贫困就显得非常重要。
文中白岩松老师列举了一个卖烟老人的心态,那个老人希望能回到过去大锅饭时代,那时大家都穷,但心情还不错。
这种心态要不得,这种心态对于中国改革进程来说,是一个可怕的反向力量。
如何让改革使更多的人受益,如何让富起来的人能够更多地为贫困人口做一些什么,如何在改革的同时让更多的保障给予生活不如意的人们,如何让我们更多的人能以一种同情和忧患的心情来面对贫困,已是今日和明日沉重的课题。
一些与此相关的政策、规则需要政府来制定,而我们普通人,又能为这样一种局面做一些什么呢?
笑贫不笑娼,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这句话。贫穷会给一个人很大的心理阴影,现在很多酒店,饭店,会所门口都写着,衣衫不整者禁止入内。
各种娱乐场所,百货商店都是为富人准备的,那么穷人能干着什么呢?看看不要钱,可很多地方还不让你进,你连进的资格都没有。
有很多人大概忘了,其实往上数三代,我们还都一样,都生活在贫困中,但是一转眼,相当多的人富起来,却忘记了自己从哪儿来,马上对自己身边的穷人采取了一种连同情都没有的态度。
对穷人都一些理解,给他们一些温暖和帮助,穷困人口也将多出一种感动和改变自己生活的自信,让他们觉得,在人群中,他们并不孤独并没有受到歧视。
而贫困的人也应自强自立,用辛勤的汗水去灌溉自己的未来,也许改变不多,但至少让自己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