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99%的人都忽视的学习奥秘

99%的人都忽视的学习奥秘

作者: 读书乐 | 来源:发表于2021-06-01 17:41 被阅读0次

越来越多人加入了终身学习“的队伍,不是为了提高修养和内涵,而是因为焦虑。

他们不停看书、不停报课,目的很多,结果越焦虑越是学不到东西。

“没学到东西”,这是很多人看完书、上完课后的感受。这不是一种错觉,而是大多数人一开始就给自己铺设的结局。

—  1  —

学习变容易了吗?

现在,我们要找学习资料太容易了,可以用唾手可得来形容。

“终身学习”因此有了迅速普及的基础。

学习的门槛仿佛降低了,只要我们想学,什么样的学习资料都可以很快送到面前。

但与此同时,我们经常会有这样一种体会:明明学到了很多东西,但真正要做点什么,总有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

就像网络上的一句搞笑段子:

大脑:“我会了!” 手:“不,你不会!”

这比较符合大多数人的直觉:通过看书、听讲、看视频等方式了解一件事,可以快速扫盲,可以迅速得到一种“认知获得大幅提升”的感觉。

有人也把这称之为“脑内高潮”。

但实际上手去做,或者真要用理论指导实践,我们依然只是个错误百出的新手,和千千万万零基础起步的普通人没什么区别。

这就是所谓的“一学就会,一做就废”。

归根结底,认知和行动不是一回事。

它们就像两种不同的植物,“认知”可以长得很迅速,但“行动”长得很缓慢。

切过菜的人一定对此深有体会,看起来也就只是拿一把刀,把菜从上往下切,有什么难的呢?

可真正去做的时候才知道不是那么简单:不同的刀切不同的菜手感是不一样的,被切的菜怎样放才不会摇晃,怎样快速而省力地切出想要的形状……

许多细节,并不会完全写在我们找到的学习内容里,就算写清楚了,也不代表我们就会了,终究需要我们不断操作,不断应对变化。

等什么时候我们能熟练处理切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状况,我们对“切菜”这件事儿才叫真正掌握了,而不是取决于我们看了多少关于切菜的学习资料。

而切菜只是做饭这件事中的一个小环节。

那些没怎么读过书,也没怎么学过高大上理论的妈妈辈的人靠自己学会做饭,她们竟然是我们这些求学之人梦寐以求的“理论+实践”完美结合的典范。

学习的本质,其实古话早已阐明:

无他,唯手熟尔。

所谓学习,就是不断去做,然后琢磨怎么可以做得更好,仅此而已,真没别的高深理论了。

学习的本质,从过去到现在,从来没有变过。

—  2  —

我们究竟应该学什么?

有了主动学习的意识当然很好,但这并不意味着普通人可以随心所欲地学。

外面喊得无比热闹的“认知升级”,我们还需要认真甄别。

不断增长认知确实可能带来很多好处和机会,但,那不一定是普通人享受得到的。

身价数千万的创业者要思考下一步何去何从;

手握巨额资金的投资人要谋求新的增长途径;

商界政界高层领导要谋划宏伟战略;

作家为了作品要更深入了解这复杂的世界;

学者要更严谨、透彻地研究学问;

……

显而易见,这些人确实需要广泛吸收大量知识和见闻,需要这种形式的”认知升级“。

可大多数普通人,一不注意可能饭碗都保不住,凑这份“认知升级”的热闹干什么呢?

很多人懵懵懂懂地被知识商人们忽悠进了各种知识乐园,见识着各种高屋建瓴、奇思妙想,简直飘飘欲仙,几乎忘记了人间是由一锦一布、一粥一饭、一砖一瓦组成的。

要是仅仅为了获得一些阅读的快感倒也罢了,关键是,很多人学了一些“认知升级”的东西后,很难不对自己评价过高。

有的人甚至会产生错觉:觉得自己俨然已是饱学之士,完全可以给大佬当参谋、当军师,甚至可以一跃成为大佬的身边人,和他们平起平坐、共享资源。

干不成什么实事,却又“高瞻远瞩”的话,恐怕只会被人认为是眼高手低、夸夸其谈。

比如,雷军最近就劝年轻人说:

加入公司的战略和任务时,年轻人先不要提意见。在你不了解实际情况的时候,你的建议往往有失偏颇。多听、多看、多想,对新生来说,很重要。

估计他对那些动不动就指点江山的年轻人实在感到厌烦了。

话说回来,我们每个人当然有学习任何知识的自由和权力。

只是,我们要清楚,学习虽然是自由的,但学习成效是因人而异的,同时它还是有时间成本、信心成本的。

要是学了很多东西,却发现并不能派上大的用场,也没让生活变得更好,最后只会丧失对学习、成长的信心。

要不然,“读书无用论”是怎么来的?

“读书无用论”支持者所犯的最大错误,就是忽视了一件事:普通人和大佬应该选择的“认知升级”路线是不一样的。

要是当年周杰伦不先好好写歌、作曲,而是一心想学一番公司治理、娱乐动向、营销策略之类的理论,然后去给吴宗宪提公司发展意见的话,估计吴宗宪会把他从乐坛门口一脚踹出去。

就算周杰伦的例子有幸存者偏差因素在,但大多数普通人的现状也令人担忧:做着可替代性极强的工作,饭碗岌岌可危。

所以,普通人首先最需要学好的是一技之长,拥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后再谈其他。

对普通人而言,“首先学什么”的重要性堪比结婚。嫁错郎的代价是很高的。

—  3  —

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学?

“学以致用”的概念并不难懂,尤其是踏入社会没几年和即将踏入社会的年轻人,经历过应试教育,深知纯理论学习的弊病。

但即使是这些人,大多数却依然存在一个怪现象:只学不练,只看书不践行。

他们承认学习是个“书里+书外”的辛苦活动,但同样也只想舒舒服服地坐着,捧着一本“书“,动动眼珠,就希望获得“学习”的所有好处。

他们看着各种干货各种指南,却始终难以见到行动,不知道究竟在等哪盘菜。

这种情形,似乎不能完全用“懒”来解释。毕竟,他们可是在不停学习啊!

这些热爱求学的人也不傻,他们当然知道那样学习方式,充其量只是获得个短期记忆,时间一长,该忘的统统都会忘记。

他们有理性思维,能分析得到“学习需要有实操环境”这个结论。

然而,很多人的行动不是变得更加积极实践,而是变成了去买比书昂贵几十倍的课,不再买书。

他们变得寄希望于讲课的人把一切都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最好能够幽默风趣,最好能构建方便自己练习的环境……

知识服务商敏锐地嗅到了这个市场动向,打着帮助学员“真刀真枪实操练习”的旗号,收着数千元甚至上万元的学费。

至于学习效果如何,只能说,各人看各人的运气,各人有各人的体会。

这些爱学习的人,几乎无一不想在短期内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他们希望以最快捷、无障碍的形式抵达掌握技能的彼岸。

他们竟然体现出了一种“掌握技能可以像买商品一样,支付立得”的认识。

这怎么可能呢?简直是天方夜谭!但他们仿佛真的认同这个违背常识的逻辑。

之所以会这样,可能是因为这些人从来没有过彻底掌握一项技能的经验,没有切身体会过从知道到做到之间的漫漫长路。也可能是这些人经不起忽悠,一时上头,忘记了这个必然存在的艰难历程。

市面上的学习课程,可以通过简单易懂的讲解,让我们的认知突飞猛击。

但是,行动能力终究只能从蹒跚学步开始慢慢成长。我们就算短期内被带着做了一些不痛不痒的练习,又有什么用呢?

有效学习只能通过以精进为目的的长期践行获得。

蹒跚学步的阶段还没过呢,学习时间就结束了,被强行提拉起来的学习热情,终究会在漫长的日常生活中烟消云散。

所以,想通过花大价钱加速学习的过程,只能落得个竹篮打水一场空。

学习要有成效,终究又回到了我们谈论的起点:我们要自主地不断去做,不断琢磨怎么做得更好。

我们应该做的,就是不要逃避成长的艰难。

有一句网络名言,虽然是鸡汤,却无比振聋发聩:

不要假装努力,结局不会陪你演戏。

相关文章

  • 99%的人都忽视的学习奥秘

    越来越多人加入了终身学习“的队伍,不是为了提高修养和内涵,而是因为焦虑。 他们不停看书、不停报课,目的很多,结果越...

  • 99%的人都忽视的重要砝码

    今天先分享两个故事: 01 朋友小A,资质一般,家庭条件一般,大学期间也是跟其他女生一样嘻嘻哈哈,逛逛吃吃混到了大...

  • 门窗 . 99%的人都忽视这些细节!

    装修是一件非常高兴也非常头疼的事。高兴,是因为装修好了有新房住,头疼,是因为装修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不仅花钱多而且...

  • 关于保险,99%的人都忽视的常识

    为什么只需要有的保险一年交上万、十几万甚至上百万?有的只需要几百块? 为什么我交了那么多的保险,也没有出现事故,最...

  • 99% 的人都会忽视的财富

    相信点开这篇文章的你应该和笔者一样都是一个对财富有着独特偏爱的人。若能只字不差地阅读完本篇文章,或许真的会对你在实...

  • 《钱意识:聊一聊99%的人都忽视的秘密》

    “有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这句话应该耳熟能详。每个人都想成为有钱人,但不是每个人最终都能如愿。 ...

  • 钱意识:聊一聊99%的人都忽视的秘密

    沈诱冰 7个笔记 自序 >> 我从来不会怀疑自己正笃定在做的事情,且把每一次考验当作礼物收藏在人生的旅途中。 >>...

  • 卢不斯∶ 99%的人都在渐渐忽视专注力

    问∶ 最容易忽视的细节我的理解∶ 99%的人都在渐渐忽视专注力 专注力是一种品质,不过现在的我们不如过去的人一般认...

  • 读书笔记《钱意识》

    《钱意识》聊一聊99%的人都忽视的秘密 作者:沈诱冰 73个笔记 完成时间:2021年2月1日 书评:整体读下来比...

  • 拥有的最宝贵的财富是什么?

    你所拥有的最宝贵的财富是什么? 作者认为是注意力,这是每个人都拥有的最重要的,却被忽视的财富。 99%的人们都呆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99%的人都忽视的学习奥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zqgs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