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崔律精时力交流群
2019-02-05【《奇特的一生》·Day4·时间“成本”核算

2019-02-05【《奇特的一生》·Day4·时间“成本”核算

作者: OUrstory_1996 | 来源:发表于2019-02-05 22:55 被阅读0次

    【《奇特的一生》·Day4·时间“成本”核算】

    这是“崔律精时力之100天挑战《奇特的一生》阅读”系列,今天是2019年2月5日。

    一、原文:

    P45

    我浏览了他《论生物学中运用数学的前景》一文的手稿,在最后一页我看到了这篇论文的“成本”:

    准备(提纲、翻阅其他手稿和参考文献)

    14小时30分

    写29小时15分

    共费43小时45分

    共8天,1921年10月12日至19日。

    看起来,早在1921年他对时间统计已经研究停当,可以准确地算出每项工作的时间消耗。

    他做时间统计,也善于做时间统计。

    有些作者在稿子上注明完稿日期。写上具体日子的较为少见;写明从几日到几日的,那就更少见了。至于用了多少小时,我是头一遭见到。

    柳比歇夫的每篇论文,都有“成本”核算。这个核算是怎么做的?原来根本没有专门做过什么核算。他的时间统计法仿佛是一台计算机,自动提供了数据:写一篇文章,看一本书,写一封信,不管干什么,每道工序的时间都算得一清二楚。

    二、我的阅读日志:

    I:柳比歇夫对于时间的计算清楚至什么程度?他把任务分解到每个步骤,每一步都有清晰的时间记录,简直就是把人生用摄像机清楚的录下来,这样录制下来,便有了“数据支撑”,自然能够多维度的去应用,就像一个备份,什么时候要什么我都能立刻拿出来,人生就是这样胸有成竹。柳比歇夫就是过得这样严丝合缝,完美的让人羡慕。

    A1:对于时间记录的应用,我从2018年2月开始,到现在坚持对于我来说不是那么的难了,难的是优化和深度思考。一直实践,但是似乎早已忘记了做这件事的目的,由于没有深思熟虑过背后的原因动机(听课的时候有新鲜感但好像没有造成多么巨大的冲击)所以似乎也没有什么强烈的动力,大概就是麻木的去记录,总结分析没做几次就扔去一旁了。

    对于具体的任务,①我没有把任务分解的这么细致,比如学习精时力课程和写日志,往往就共同记录在了“精时力”的分类之下,不知道具体每一项的时间②会有一些太过于模糊的分类,如“滋养”这个分类,有时候看书会算,有时候看电影会算,还是分类方法不明确,想到昨天小伙伴的日志中写到的一点很棒“单独整理一下休闲时间”,这个点对于我有启发,是需要借此机会好好整理一下我的休息时间的分类,联系今天阅读的《奇特的一生》中提到,对于柳比歇夫来说“休息”就是不同的工作的转换,可以有一个很好的A2。

    A2:①优化1.0版本“时间记录分类”,特点是任务具体化②记录时对于一件事情的不同步骤分开记录,力求细化步骤时间,方便总结分析,更加了解自己,向着“严丝合缝”的人生迈进③实践某位下伙伴提出的A2:首先梳理自己的休闲事项,其次进行打分筛选(不一定是打分,心里大概有喜好程度,预测直接就可以筛选出),最后定出行动计划,也就是对于休闲这一项的分类进行修改

    三、崔律阅读指引:

    思考:核算“成本”的意义或作用是什么?或者说,为什么要核算“成本”?

    (如果在日志中已回答这个问题,此处可无需重复回答;若没有的话,可写在这里)

    首先,这篇文章中核算成本指的是柳比歇夫记录了自己写论文的步骤时长和总时长,这里的作用和意义就是①能够更好的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能力边缘②从而能够更好的规划未来,制定合理的计划,对应到日清单中的预估时间,就是更好的保证日清单中的任务全部打钩

    其次,在小伙伴的日志中我看到土豪酱说“核算成本”也是一种对于家人(土豪酱举了计划年夜饭的例子,这也是核算成本的一种,是对家人的爱)和人生的热爱,我很喜欢这种说法,因为爱自己,所以我们愿意花时间去“核算成本”,我们愿意付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9-02-05【《奇特的一生》·Day4·时间“成本”核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zrp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