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5【《奇特的一生》·Day4·时间“成本”核算】 - 草稿

2.5【《奇特的一生》·Day4·时间“成本”核算】 - 草稿

作者: 孔雀勇士 | 来源:发表于2019-02-04 15:17 被阅读3次

【《奇特的一生》·Day4·时间“成本”核算】

这是“崔律精时力之100天挑战《奇特的一生》阅读”系列,今天是2019年2月5日。

一、原文:

P45

我浏览了他《论生物学中运用数学的前景》一文的手稿,在最后一页我看到了这篇论文的“成本”:

准备(提纲、翻阅其他手稿和参考文献)

14小时30分

写29小时15分

共费43小时45分

共8天,1921年10月12日至19日。

看起来,早在1921年他对时间统计已经研究停当,可以准确地算出每项工作的时间消耗。他做时间统计,也善于做时间统计。

有些作者在稿子上注明完稿日期。写上具体日子的较为少见;写明从几日到几日的,那就更少见了。至于用了多少小时,我是头一遭见到。

柳比歇夫的每篇论文,都有“成本”核算。这个核算是怎么做的?原来根本没有专门做过什么核算。他的时间统计法仿佛是一台计算机,自动提供了数据:写一篇文章,看一本书,写一封信,不管干什么,每道工序的时间都算得一清二楚。

二、我的阅读日志:

说到“成本”,大部分人想到的都是金钱成本。在网上查了一下“成本”的广义定义:为了达到某一种特定目的而耗用或放弃的资源,一般会用货币形式衡量。对柳比歇夫来说,时间是他最重要的成本。

他会把做的每一件事-看一本书、写一封信、看一篇文章,用了多长时间记录的清清楚楚,甚至每道工序用多长时间都要计算清楚。

比如写一篇文章,需要有确定主题、构思、成文、配图等工序,都可以按照工序来统计时间,便于清楚地知道每件事的用时。柳比歇夫统计的是写论文的准备时间(提纲、翻阅其他手稿和参考文献)和写的时间。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更充分地了解自己的情况,能针对各个工序做优化调整。同时可以根据情况灵活调整工作内容和次序。

比如写双语启蒙打卡,刚开始我用手写备课,玩过之后用手机打字记录,发现打卡每次花时间1.5个小时左右,于是后来改用电脑备课,把资料打印出来做成小抄记录,打卡的时候直接粘贴就行,部分内容做调整补充,把打卡时间控制在40-50分钟。

所以要让时间记录真正产生效果,不仅需要记录时间,还需要结算每件事的时间,同时要把一件事不同工序分别计时。

三、崔律阅读指引:

思考:核算“成本”的意义或作用是什么?或者说,为什么要核算“成本”?

(如果在日志中已回答这个问题,此处可无需重复回答;若没有的话,可写在这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5【《奇特的一生》·Day4·时间“成本”核算】 - 草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gbp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