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打卡]:骁凡
[打卡日期]:2018/12/03
[累计坚持]:这是我坚持学习的第203天☀️
[学习内容]:画面感
[学习笔记]:
1⃣️概念:画面感
什么是画面感?
演讲,是通过语言传递信息的能力。但是,语言其实并不是最有效的传递信息的工具。语言传递的信息量,小于声音;声音传递的信息量,小于画面。所以,听众从一场演讲中获得的信息,通常只有7%来自于语言,38%来自于语调与声音,而其余55%则来自于肢体语言,来自于他们眼睛看到的画面。
啊?也就是说,我花最多时间准备的文字讲稿,其实是一场演讲中,最没价值的东西啊?是的。因为人们喜欢看,而不是听你读。
那怎么办呢?试着让听众用眼睛看到你的语言中的布景,让他们用眼睛来听演讲。这就是所谓的画面感。
“一个农民,从商纣王还没有出生的时候就开始工作,不吃不喝一直干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段5秒钟的短片,就这样在很多人的脑海中浮现,让人印象深刻。
画面感,可以极大地增加语言的带宽,把复杂的情绪,编码在简单的文字中,传递给听众。
2⃣️运用:构造画面感的几个小技巧
那怎样才能构造画面感,然后用画面感,增加语言的带宽呢?我教大家几个小技巧。
第一、具体到细节。
画面感来自于具体的、甚至细节的布景。有道具,尤其是越具体、越细节的道具,越有画面感。
比如你想说“大家现在用微信的时间真长”,充满画面感的说法是“你们有多少人像我一样,早上起床之后,先刷朋友圈 …… (停顿一下)…… 再刷牙?”有床、有牙刷,有一个具体的场景。
再比如你想说“我希望黑人和白人获得平等”,充满画面感的说法是“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的红山上,昔日奴隶的儿子将能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坐在一起,共叙兄弟情谊。”佐治亚的红山,是关键的细节道具。
第二、善于用类比。
把一个抽象的东西,用一个具象的东西做类比;把一个不熟悉的东西,用一个熟悉的东西做类比,很容易产生“画面感”。类比的关键,是善用“相当于”这个连词。
比如,你想说大家不熟悉的巴以战争,你应该拿一个熟悉的东西做对比。充满画面感的说法是“巴以之争,站在阿拉伯人角度,就‘相当于’日本占领了中国东三省,然后说归还山东半岛换取和平,中国人死也不答应;站在犹太人角度,就‘相当于’明朝旧部反清复明,说你们满族霸占了我们汉族的土地,今天我们该拿回来了。”
再比如,你提到大家不熟悉的跨国公司头衔,可以说“Corporate VP,就是集团副总裁,‘相当于’中国的正部级、中央委员。当然,投资公司里的VP概念完全不一样,可能只相当于正处级、副局级”。
第三、点睛用排比。
排比句,可以给画面感增加冲击力。一个演讲中,在关键时刻使用2~3次排比句,可以给大家极其深刻的印象。
比如: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的红山上,昔日奴隶的儿子将能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坐在一起,共叙兄弟情谊。我梦想有一天,甚至连密西西比州这个正义匿迹、压迫成风、如同沙漠般的地方,也将变成自由和正义的绿洲。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将在一个不是以他们的肤色,而是以他们的品格优劣来评判他们的国度里生活。
排比句是大菜,就像红烧肘子,要用,但是也不能多用。否则听众会觉得口味太重。
3⃣️小结:认识画面感
画面感,就是通过语言构造布景,让听众用眼睛来听演讲的能力。画面感,可以极大地增加语言的带宽,把复杂的情绪,编码在简单的文字中,传递给听众。
怎么增强演讲中语言的画面感?几个小技巧:具体到细节,善于用类比,点睛用排比。
[思考应用]:
1⃣文字其实是最含蓄的一种表达方式,而画面是最直观的表达方式。所以在写文案和演讲当中,都要努力地去营造一种“画面感”,通过在脑海中形成画面来引起共鸣,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
2⃣细节描述,运用类比和排比,都是能够增强画面感的好方式。而其中最核心的,其实是通过累积大量的生活中的观察,来达到对画面的一致感受。
3⃣我们在表达的时候,一定要说人话,要知道其实表达最内里是一种“服务”,让对方更好地接受自己想要输出的价值观或者观点,所以一定不要只顾着自己说得爽,而是要让对方听过瘾。
[坚持习惯]:
学习+联络家人+思考+运动+看书
[今日感悟]:
很多时候,不逼自己一把你就不知道自己的潜力到底有多大。不断突破自我的道路上,要保持着正念,千万不要丢掉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