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韩寒:被逼成了文学天才

韩寒:被逼成了文学天才

作者: 夏国祥 | 来源:发表于2017-09-11 08:13 被阅读43次

    韩寒能走到今天,其实是很不容易的。没有天时地利人和等主客观因素的充分配合,即使是天纵奇才也无法成功地完成人生困局的破袭。屈原、陶渊明、李白、苏东坡,学问大不大?脾气倔不倔?还不是一辈子落落寡合,郁郁而终。韩寒能走到今天,是沾了时代进步的光,老实说真得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社会以及那个叫命运的家伙。韩寒也应该跟唐三藏一样,每天出门都有六丁六甲一类的天兵天将在半空中保护。

    走出深谷,就是男子汉!古今中外的历史上,有着与韩寒类似生活道路的成功者不乏其人。

    已故苹果前总裁乔布斯,就某些个性、思想和人生经历方面来说,就表现出跟韩寒的惊人相似性。

    韩寒

    乔布斯

    初中时,因父亲工作调动韩家由上海亭林镇搬到朱泾镇,不太适应罗星中学的学习生活。

    初二时,因无法适应原学校生活,养父母带乔布斯由山景城搬到洛斯阿尔托斯,并转学。

    父母是普通工薪者,家境相对拮据。

    养父母在美国属于普通蓝领阶层,家庭收入不高。

    受父亲投稿赚稿费影响,在初中阶段开始迷恋写作,向报刊投稿,其动机之一是赚取零花钱。

    受养父维修旧设备卖钱影响,对科学技术感兴趣,初中阶段开始将过剩的精力转向钻研电子技术,曾与好友沃兹涅克一起发明盗打长途电话的设备卖钱。

    就读的罗星中学、松江二中都是大款、官员子弟和尖子生云集的精英重点学校,不适应学校生活,沉迷写作《三重门》,最终因多门成绩不及格而退学。

    就读的里德大学是一所收费奇高的精英私立大学,不适应学校生活,一度迷恋阅读禅宗典籍,因丧失对学业的兴趣、面临无法拿到毕业证的前景而退学。

    小说中的主人公“我”身边几乎都有一个丁丁哥哥式的好朋友充当启蒙者或保护者。

    创建苹果公司、发明苹果电脑的最重要合作者和好朋友沃兹涅克比乔布斯大五岁。

    青少年时代崇拜反传统的台湾社会批判作家李敖。

    青少年时代崇拜反主流文化明星鲍勃·迪伦。

    17岁出版《三重门》,名利双收。

    21岁创办苹果公司,数年后成为亿万富翁。

    个性上均率性而为、不拘一格,不在乎陈规陋俗、人情世故,喜欢孤行己意、独来独往,具有一种典型的天才“病”,而且对事物充满好奇,有强烈的道德自觉,一心追求理想。

    性格具攻击性:喜著文抨击社会丑恶现象,与不同意见者进行论战,被称为公共知识分子。

    性格具攻击性:早年在苹果公司以性格暴躁、强硬闻名,据传常对员工提出过高工作标准和要求。

    不善处理人际关系:2010年创办《独唱团》杂志,因某些关系协调不善,仅出版一期。

    不善处理人际关系:1985年时,因与同事关系不睦,被排挤出苹果公司十年之久。

    在知名作家中,也有很多人的人生经历在不同程度上与韩寒类似,如曹雪芹、鲁迅、老舍、沈从文、汪曾祺、李敖、三毛、余华,以及狄更斯等。包括作为企业家的乔布斯在内,这些名人个性发展历程的共同特点是:

    青少年时期有过不幸的或至少动荡的人生经历,往往涉及居住环境的变动,由于受到外部世界的情感伤害,性格和思想上变得缺乏安全感、偏于内向、敏感多思,而且内心深处都对他人充满不信任感,不同程度地存在愤世嫉俗的倾向。

    在青少年时期因经历搬家,带来重大的生活巨变,这很可能是创造天才的一个重要途径。

    按照法国学者拉康的说法,人类主体意识的形成,建立在对自身和外部世界所反映出的自我镜像之间割裂的感知基础之上。[1]人在最初的意识懵懂中,对于自身和外部世界,以及他们之间的界限,是缺乏清晰的认识的。婴儿看到镜中之影知道有我,跌倒了知道地硬,被烫后知道火热,被疼爱或冷淡知道人有亲疏……正是来自外部世界的种种信息反馈,使得一个人开始意识到自己与外部世界之间的差异、界限和区别,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对自身和外部世界的认识,其高级阶段也就是人生观和世界观等哲学思想。

    “自我的本质就是挫折”,[2]疼痛的内侧即是自我,这其实意味着人所感受到的外部刺激越猛烈,越有可能更深入地对社会人生进行思考,杰出深刻的个性、思想,往往需要以曾经经历自身和外部世界的严重分裂为产生的前提。也许,这就是伟大的人格、思想所产生的秘密。确实,自古以来,人们就注意到天才人物往往在个性、思想形成的青少年时期,经历过相对坎坷不幸的生活。正所谓:“困境出英才”,“贫贱忧戚,玉汝于成。”

    青少年时期的不幸,也常常带来不同程度的人格异化。不过老实说,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格,所有人都因其生活环境不同,存在不同程度不同种类的心理问题,这正是心理医师在现代社会成为一种越来越流行的职业的原因之一。

    古今中外有很多伟大的杰出人物,尤其是文艺天才,似乎都有自己的个性问题,往往表现出不同程度趋向的双重人格。这似乎也是一个通例。作家、学者多萝西娅·布兰德认为:“每一个作家都是具有双重人格的非常幸运的那一类人。正是这一事实使他成为一个让人费解、饱受折磨和喜怒无常的角色,……那些天才作家都开诚布公地承认他们具有双重或多重人格。”[3]

    一种看法认为:“天才人物的性格常常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怪异”,“这一点是由他们内心的矛盾痛苦所决定的。由于天才人物是一群超越众人的‘非正常’群体,他们有着超越常人的精神境界,因而他们的内心都是孤傲的、不合群的,甚至是蔑视群众、乃至反社会的,而他们又实实在在地生活在人群中,生活在现实中。这种现实与理念的根本冲突是造成他们内心矛盾痛苦和不和谐的根源。”[4]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则对此解释说:“艺术家的生活不可能不充满矛盾冲突,因为他身上有两种力量在相互斗争,一方面是普通人对于幸福、满足和安定生活的渴望,另一方面则是残酷无情的,甚至可能发展到践踏一切个人欲望的创作激情。……艺术家的生活即使不说是悲剧性的,至少也是高度不幸的。这倒不是因为他们不幸的天命,而是因为他们在个人生活方面的低能。这就好像我们每个人生来就被赋予一定的心理能量,而我们心理结构中最强的势力将会夺取甚至垄断这种能量,使它不可能再去生产出任何其它有价值的东西。”[5]

    一个人有心理问题并不要紧,重要的是能够面对、正视自己的问题,甚至从自己的独特人生经验中,攫取有益的因素,扬长避短,奋起直追,成为人生浪潮巅峰的弄潮儿。

    初高中时代的韩寒,在社会历史背景、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等外部因素的作用下,曾经被一步步地推到至少在传统视角看来非常危险的境地,他的个性发展一度曾经达到几乎不能见容于现实世俗社会的程度,而另一方面,韩寒也从他所受到影响中,获得了超越这种危险境地的个性优势。

    正是缺乏安全感的个性心理结构和对于缺乏安全感的不断努力超越,造就了当年17岁出版《三重门》,名动天下的天才文学少年韩寒,以及今天的著名青年作家、优秀赛车手、大众明星偶像、最有影响力的公共知识分子韩寒。

    韩寒个性中很多极端矛盾充满悖论性的特质,在当代中国年轻人中间具有很大的普遍性,这种个性与市场经济大潮中,从传统农业社会走出来的中国人,面对消费主义的物质社会的物质惊骇有关,也和计划生育政策在中国推行以致造成众多独生子女家庭有关。

    [1]拉康:《拉康选集》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89—96页。

    [2]拉康:《拉康选集》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259页。

    [3]多萝西娅·布兰德:《成为作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9页。

    [4]吴光远、胡富:《天才人物非正常性格启示录·序言》,中国民航出版社2006年版,第1、2页。

    [5]程正民、曹卫东主编:《二十世纪外国文论经典》,第87页。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韩寒:被逼成了文学天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zsxs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