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书中的10种人,作者还讲到所谓10种人只不过是分解说明各种类型的人,很多时候10种人的特质可能有几种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也可能一个团队中某一类人比较出众比如人类学家来发现世界就不太需要布景师来装饰世界。
其实10类人都是创新者,他们都有一些共同的原则:
1、追求灵活(所谓适者生存,强者就是缺少灵活所以反而危险)
2、长运打算(做事要有长远的目标,不能只顾眼前)
3、永不言弃(不被暂时的困难和挫折吓到从而放弃)
4、精神力量(有从头再来、东山再起的韧性)
5、重视教练(能给自己提供指导和力量的人,不断学习)
作者最后说道这10类人只是目标,要真正做到还需要在实践中去努力,把他们的特质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https://img.haomeiwen.com/i15349511/09376782c9934794.jpg)
我一口气读完这本书,觉得书中提到的很多思想已经在现代的商业和社会生活中被广泛实行。作者从发展趋势出发讲述未来这10种人,比较全面的剖析了这10种人的特点并暗示了未来社会中他们将成为关键人物。
我读完本书感觉收获良多,除去书中着重介绍的这10类人,隐隐约约还体现出其他方面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团队、沟通和变化方面。下面我主要围绕这三个方面说明自己的体会。
01 团队
当今世界早已经过了单打独斗的时代。
曾经的大神级人物一人即可撑起一片天空。牛顿的三大定律让物理学改变人类认识世界的方法;达尔文的研究让进化论逐渐成为主流从而挑战了神学,解除了禁锢;爱因斯坦则开创了新的物理纪元,让人类在光速领域认识世界。
只是在巨人时代之后,由于知识体系的逐渐完备,人类单个个体基本已经丧失了驾驭全部知识的可能,从此之后的成就几乎都是以团队的形式出现的,单个个体创造革命性成就的时代一去不返了。
诺贝尔奖也因为在获奖人员方面越来越受到质疑:只奖励最杰出的科学家。这与现在科学研究团队化的现状是极不匹配的。
说完科技领域,其实在社会、商业、医疗等等各行各业中,几乎不再存在个人能够驾驭的复杂系统,即使一个几万人的网络主播,他们的背后也是一个团队在运转,不然是不可能维持粉丝的持续关注的。
书中讲到的10种人,其实按照发展的趋势看也都会慢慢团队化,而且是个体团队化,用一个我认为比较经典的说法就是马克思讲的:自由人的联合。
自由人的联合就是每个个体都可以在需要时与其他任何个体或组织自由联合,完成目标后又恢复自由个体状态。
这虽然这是比较远的未来,但它体现的就是人类百万年进化的规律:联合才能生存。
其实去分析过去的大神级人物,他们也是在人类结成的合作网络中取得的巨大成绩。以牛顿为例,他的成就都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的,他完成了集大成的工作。所以那个时代的科技往往经历漫长时间后在一个点出现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理解牛顿说自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知并不是他的谦虚,而是他自己真正明白自己所处的位置。
现代人,你必须结成自己的团队。
02 交流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刻的认识,从这个认识出发我们可以明白一点:交流是社会关系的底层逻辑。
现在都说,看事物要看其底层逻辑,作为社会关系的底层逻辑,交流是解决社会关系问题的根本。
书中描述的10类人,基本也都是在围绕着怎么解决交流这个问题展开的。有的是发现交流中存在的问题,比如人类学家;有的是搭建交流的平台,比如合作者;有些是促进交流的使者,比如讲故事的人。
交流其实结合团队来讲,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的。当一个人完成与他人的交流后,可能结成团队,而后这个团队又与其他个人和团队交流,连接更多的人和团队。最终人类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连接在了一起,结成了社会化的网络,形成了今天的人类社会。
站在这个角度来看,学会交流是人类主动与他人或团队沟通的关键,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认真面对的最迫切的问题。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人类的交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随着5G时代的到来,像以往每次电信升级带来的产业和社会形态的变化一样,新的社会样式也将出现。虽然不清楚最终会变成什么样子,但更强的交流是不变的趋势。
所以不光要适应这个趋势,还要主动去顺应未来交流不断强化的趋势。
在未来,连接万物。
03 变化
变化是这几年的热词,几乎每个人都在切身感受着这个词对我们的影响。
在读《决定未来的10种人》的过程中,我们时刻都能感受到来自作者面对未来变化将要作出改变的迫切心情。书中无论是学习型角色还是组织型、建设型角色,都是在准备面对未来变化的不确定性而提供的解决方案。
我们身处变化的时代,可能有的人早已洞察世事而后制定对策;有的人则是面对变化,懵懵懂懂不知所措;其实中国的大部分被遗忘的人,可能身处何种环境都不自知。
这些年也看过许多书、视频和其他信息,从自己的一个感受来看就是,这个世界是那些能够预测未来的人创造的!
《隆中对》由于时代久远就不说了。从近代开始,最让我感觉不可思议的就是毛泽东写的《论持久战》,看过的人都可以把它当做抗日战争的总结来学习了。但是当你回看成书的时间,你就知道伟人为什么是伟人了。
今天的中国快速发展、日新月异,但是我比较奇怪的就是每次的五年计划为什么几乎都能实现,更加好奇的是这个计划又是怎么制定的?因为我们如果也能掌握这个能力,那就我们制定的计划都能实现,何愁不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可能不太关心政治的朋友对此往往嗤之以鼻,但是只要你抛开成见静下心细细研究,就能发现其中大有学问。因为在这个剧烈变化的时代,能够从错综复杂的关系中找到最核心的要点,而后制定符合大势和自身实际的规划,我们都能成功。
所以,这可能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变与不变。
04 结语
学习本书,更多的是术。
学完感悟,更多的是道。
术是道的体现,向这10类人靠拢。
道是术的指引,向着更美好的生活前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