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毅乐学书院之学妹读经
《诗经》学习第82篇《郑风 女曰鸡鸣》
【原文阅读】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子兴视夜,明星有烂。将翱将翔,弋凫与雁。
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
【译文参考】
女说:“公鸡已鸣唱。”男说:“天还没有亮。不信推窗看天上,启明星已在闪光。”“宿巢鸟雀将翱翔,射鸭射雁去芦荡。”
“野鸭大雁射下来,为你烹调做好菜。佳肴做成共饮酒,白头偕老永相爱。”女弹琴来男鼓瑟,和谐美满在一块。
“知你对我真关怀呀,送你杂佩答你爱呀。知你对我体贴细呀,送你杂佩表谢意呀。知你爱我是真情呀,送你杂佩表同心呀。”
【字词注释】
(1)昧旦:天色将明未明之际。
(2)兴:起。视夜:察看夜色。
(3)明星:启明星,即金星。
(4)将翱将翔:指已到了破晓时分,宿鸟将出巢飞翔。
(5)弋(yi )射:用生丝做绳,系在箭上射鸟。
(6)凫:野鸭。
(7)言:语助词,下同。
(8)加:射中。一说“加豆”,食器。
(9)与:犹为。
(10)宜:用适当地方法烹饪。译为烹饪
(11)御:用,弹奏。
(12)静好:和睦安好。
(13)来:借为“赉”,慰劳。
(14)杂佩:古人佩饰,上系珠、玉等,质料和形状不一,故称杂佩。
(15)顺:柔顺。
(16)问:慰问,问候。
(17)好(hào):爱恋。
【诗歌赏析】
本诗是赞美年轻夫妇和睦的生活、诚笃的感情和美好的人生心愿的诗作,是一场家庭生活剧。诗人通过这对青年夫妇的对话,展示了三个情意融融的特写镜头。
第一个镜头:鸡鸣晨催。起先,妻子的晨催,并不令丈夫十分惬意。公鸡初鸣,勤勉的妻子便起床准备开始一天的劳作,并告诉丈夫“鸡已打鸣”。“女曰鸡鸣”,妻子催得委婉,委婉的言辞含蕴不少爱怜之意;“士曰昧旦”,丈夫回得直白,直决的回答显露出明显的不快之意。他似乎确实很想睡,怕妻子连声再催,便辩解地补充说道:“不信你推窗看看天上,满天明星还闪着亮光。”妻子是执拗的,她想到丈夫是家庭生活的支柱,便提高嗓音提醒丈夫担负的生活职责:“宿巢的鸟雀将要满天飞翔了,整理好你的弓箭该去芦苇荡了。”口气是坚决的,话语却仍是柔顺的。
钱钟书说:“‘子兴视夜’二句皆士答女之言;女谓鸡已叫旦,士谓尚未曙,命女观明星在天便知”(《管锥编》第一册)。此说符合生活实情;而士女的往覆对答,也使第一个镜头更富情趣。女子的催声中饱含温柔缱绻之情,男的听到再催后作出了令妻子满意的积极反应。首章与次章之间的空白,可理解为对男子的举动作了暗场处理,这样就自然地进入下面的情节。
第二个镜头:女子祈愿。妻子对丈夫的反应是满意的,而当他整好装束,迎着晨光出门打猎时,她反而对自己的性急产生了愧疚,便半是致歉半是慰解,面对丈夫发出了一连串的祈愿:一愿丈夫打猎箭箭能射中野鸭大雁;二愿日常生活天天能有美酒好菜;三愿妻主内来夫主外,家庭和睦,白首永相爱。丈夫能有如此勤勉贤惠、体贴温情的妻子,不能不充满幸福感和满足感。
因此,下面紧接着出现一个激情热烈的赠佩表爱的场面,就在情理之中而不得不然的了。其实,诗人唱到这个琴瑟和谐的场面也为之激动,他情不自禁地在旁边感叹道:“琴瑟在御,莫不静好。”恰似女的弹琴,男的鼓瑟,夫妇和美谐调,生活多么美好。诗歌具有跳跃性,此篇的章节和诗句间的跳跃性更大。因而也给接受者留下了更为广宽的想像再创造的空间。
第三个镜头:男子赠佩。投之以木瓜,报之以琼琚。丈夫这一赠佩表爱的热烈举动,既出于诗人的艺术想像,也是诗歌情境的逻辑必然。深深感到妻子对自己的“来之”、“顺之”与“好之”,便解下杂佩“赠之”、“问之”与“报之”。一唱之不足而三叹之,易词申意而长言之。在急管繁弦之中洋溢着恩酣爱畅之情。至此,这幕情意融融的生活小剧也达到了艺术的高潮。末章六句构成三组叠句,每组叠句易词而申意,把这位猎手对妻子粗犷热烈的感情表现得淋漓酣畅。
袁枚言:“诗有情至语,写出活现者。”这首极富情趣的对话体诗,对话由短而长,节奏由慢而快,情感由平静而热烈,人物个性也由隐约而鲜明。小夫妻间浓情蜜意的生活,通过一句一句的对话而活灵活现,呈现出一幅温情的画面。所谓诗中有画,情景逼真,情趣盎然,交织着清新的气息和浓情蜜意,读起来令人感到轻松愉快。
【《女曰鸡鸣》的反思探讨】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琴瑟,据文献记载,是由中华神人伏羲在伏羲之都(今河南省淮阳市)创造发明的。取梧桐木制成,带有空腔,丝绳为弦。琴初为五弦,后改为七弦;瑟二十五弦。琴瑟合奏时声音非常和谐。故此,《诗经》中流行说法是指夫妻关系和谐亲密,譬如《关雎》中就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小雅·常棣》中亦有“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隔了两千多年来看,荒蛮的农耕时代,一对小夫妻唱着“琴瑟在御,莫不静好”向我们款款走来,其温馨浪漫,一点儿不比现代人逊色。或许,婚姻生活中,真正让人暖心的,从来不是耳鬓厮磨的情话,贵重无比的礼物,而是下意识的相互体贴,彼此对话里的温柔和满眼的在乎。情深还在久伴,厚爱无须赘言。
也许,真正的爱情,并不需要太多的激情,但一定要乐此不疲才行。激情可能终究有渐次冷却的一天。而乐此不疲,它是一菜一蔬、一粥一饭的平淡日子,是最朴素的情感。只有知悉平淡日子的相依相偎,才能执手吟唱死生契阔,共同营造一个温暖的避风所——家。
【《诗经》学习的背景知识】
春秋时代的养鸡业
春秋时期,养鸡业已经比较发达。鸡的功用,除了食肉吃卵之外,雄鸡报晓,又有着特殊的意义。当时没有时钟,在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农事活动中,主要靠鸡叫的遍数,来开始一天的劳动。
《郑风·女曰鸡鸣》:“女曰鸡鸣,士曰昧旦。”是说妻子用鸡鸣来催促丈夫起床。百官上朝,也靠鸡鸣。《齐风·鸡鸣》:“鸡既鸣矣,朝既盈矣。”是说鸡鸣之后,百官都上朝了。甚至军事行动,也以鸡鸣为号令。《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子为乘广三十乘,分为左右。右广鸡鸣而驾,日中而说(脱);左则受之,日入而说(脱)。”此外,鸡也可用来预报气象,天气变阴,风雨欲来,鸡也乱叫乱跳。《郑风·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风雨潇潇,鸡鸣胶胶”;“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是说雨天,鸡也在咯咯不停地叫。
鸡也可用作祭祀。《左传·隐公十一年》:“郑伯使卒出豭,行出犬、鸡,以诅射颖考叔者。”杜注:百人为卒,二十五人为行。同书,昭公二十二年:“宾孟适郊,见雄鸡自断其尾。问之,侍者曰:‘自惮其牺也。’”是说雄鸡为了怕当牺牲,自己毁坏了尾上的羽毛。
春秋时期,贵族之间的斗鸡活动已出现。《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季、郈之鸡斗。季氏介其鸡,郈氏为之金距。”为了斗鸡,还特意为它做了金属的铠甲和爪距。《庄子·达生》还记载有纪渻子为周宣王养斗鸡的故事。《韩诗外传》说鸡有文、武、勇、仁、信五种品德:“头戴冠者文也,足傅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时者信也。”
当然,鸡的日常的大量的用途还是食肉。《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记,齐景公每天供给上朝的大夫两只鸡。所谓“公膳,日双鸡”。平民也有杀鸡待客的习俗,《论语·微子》记,荷蓧丈人“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平民养鸡,都是在庭院内饲养,《王风·君子于役》:“鸡栖于埘”,“鸡栖于桀”。“桀”,鸡栖的木架;“埘”是凿墙洞为鸡窝。至今有些地方仍在采用这种凿墙洞为鸡窝的方法。此外,也有国家大规模养鸡的。《越绝书》载:“鸡山,勾践以畜鸡,将伐吴以食士。”吴王也在姑苏“娄门外设有鸡坡墟,故吴王所畜鸡,使李保养之,去县二十里”。说明当时养鸡已提到战备物资地位。
参考资料:
《中国经济通史(套装全12册)》,周自强;林甘泉;陈高华;史为民 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4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