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生百味说不完的故事散文
自古红颜多薄命,是谁出了这么残酷的命题

自古红颜多薄命,是谁出了这么残酷的命题

作者: 林海寻音 | 来源:发表于2019-03-28 05:50 被阅读16次
    自古红颜多薄命,是谁出了这么残酷的命题

    01

    贾平凹先生的散文集《生命是孤独的旅程》有一篇《小白菜》,先生笔下的主人公的遭遇,实在让人扼腕叹息,似乎她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与苦难相伴。

    小白菜商州山阳人,十一岁进剧团,人有人才,台有台架,腔正声圆,念打得法,远近人都说:"看了小白菜的戏,三天吃肉不知意(味)。"

    自从她出名的那天起,全县人没有不知道她的,她走到哪儿,人爱到哪儿。饭店里有人给她让座,影院里有人给她让位,就连她回家挡上过路车,都要把她送到家里去。县城的小伙子,这个来叫她去看电影,那个来给她送本书,让同宿舍的姑娘们都非常嫉妒。

    面对雪片似的飞来的求爱信,看这封,她感动了,读那封,她心软了,一时间感到迷茫,不知道怎么办,便一五一十汇报给领导。领导批评她,说不要想,不要理,年纪还小,演戏重要。她听从了,一个不回信,来信却不毁,一封一封藏在箱子底。

    渐渐地,对她的流言风语传遍了街坊。和这个领导关系暧昧,把那个领导拉下水了等等。就连平时的穿着打扮,同伴都也颇为冷嘲热讽,要是穿得好了,同伴就说:"穿得那么艳乍,去给男人耀眼啊!"不打扮了,又会被说:"瞧,偏要与众不同,显示自己。反正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啊!

    到了结婚年龄,剧团同龄的姑娘都结婚了,生娃了,她还是孤身一人。老娘老爹都死了,一个亲人也没有,她托人给她找外地的,想一结婚一走了事,但总有人千方百计要把她的名声传给远方的男的,结果事情又坏了。

    最终和剧团一位写字幕的小伙好了,她便将自己女儿身子交给了他。但是,他们双双被捉住了,虽然声称他们要定亲,谁肯理睬,严加处理,便将她从剧团开除了。后来,她和一个县水泥厂的工人结了婚,结婚三个月,那工人借她失过身为名,动不动就打她,她受不了,又离了婚。

    就在这个时候,洛南县剧团知道了她的下落,又来招她到洛南剧团去。她人还未到洛南,洛南已有风声。下乡演出每到一处,围幕里坐满,围幕外又坐一圈,执勤人员看不住往进涌的人,常常双方争吵,甚至大打出手。

    自古红颜多薄命,是谁出了这么残酷的命题

    02

    后来,"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县县揪走资派,大凡大小领导,一律批斗,她无官无职,却是名演员,也大字报糊上街,说她是大流氓,大破鞋,是走资派的半夜尿壶。

    武斗闹起来了,司令就是当年偷取她照片在外胡言乱语的那个。一到洛南,就盯上了她,软硬兼施地被司令强暴了。

    第二天,小白菜搭车走了,她有司令的手令,沿县各卡关没有阻挡。她打扮成乡下邋遢婆娘,跑到卫校翻墙进去,给关押在卫校的"走资派"们通告了情报,"走资派"买通了看守,一下子全溜逃了。

    气急败坏的司令得知情况后,一怒之下,四处搜查,五天后小白菜被捉拿了。司令亲自捆了她的双手,双脚,将她强奸,又让别的四个头头又轮奸了一番,最后装进麻袋,活活让人用棍打死了。

    小白菜死后,宣布了她的罪状:一生破鞋,批斗之中,仍与走资派乱搞男女关系,事情败露,自绝于人民,死得可耻,死有余辜。

    消息传开,戏迷们都遗憾不能看到她的戏了,又恨她作风太乱,不是个正正经经的女人。

    "四人帮"粉碎了,造反派头头逮捕了,那些“走资派”纷纷重新任职,小白菜的案件得以明白。四处打问小白菜的坟墓时,但无人知晓,只好在开追悼会那天,将她生前演戏所穿的戏装放在一只老大的骨灰盒里,会场高音喇叭播放她过去的唱腔录音。

    至此,那个曾经备受摧残的小白菜在九泉之下才得以安息!

    自古红颜多薄命,是谁出了这么残酷的命题

    03

    不管贾先生塑造的人物形象有没有原型,究竟是什么导致了小白菜的悲剧人生,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小白菜年纪轻轻就在剧团里脱颖而出,吸引了观众的目光,圈了很多的“钢粉”,在一定程度上给她带来了事业上的无限光环。但是,就在她表现得如鱼得水之时,却无意中让与她同台竞技的小伙伴们黯然失色、郁郁寡欢,必然会遭遇羡慕嫉妒恨。

    中国社会,有一个约定俗成的定律:大家永远都会同情弱者。只要你是弱者,也许你不一定占理,也会得到大家的同情。同样,大家永远都会嫉妒强者,无论你多么牛X,多么有理,如果据理不让人,不懂的示弱,就会成为万夫所指。

    小白菜是唱戏的强者,树大易招风,那些不甘示弱的伙伴们自然而然地要找她麻烦。比如连穿什么衣服都品头评足,怎么穿都不合适,怎么穿都招来讥讽。

    南怀瑾曾说:做人的道理是应该如此,对于不及我们的人,不必讨厌她,要同情她,能够帮助的就尽量帮助她,即使不能帮助也要包容人,原谅人家一点,如果自己是对的,当然要助人,自己不对就不说了。

    同情弱者本没有错,孔子讲仁,老子讲道,墨子讲“博爱”,归根结底,都不是为了让强者更强大,而是为了让贫弱的人得到更多的福利,让不幸的人得到更多的快乐。

    但是,为什么当你强对方很多的时候,对方会羡慕你,你强对方一点的时候,对方一定会忌妒你。离你远的人羡慕你,离你近的人则会忌妒你。也许就是“远交近攻”的道理吧。

    所有强大的东西,都正在变弱;所有弱小的东西,都正在变强。所有的快乐都潜伏在苦,所有的痛苦都隐藏着幸福。物极必反,盛极而衰,月满必亏,否极泰来。

    自古红颜多薄命,是谁出了这么残酷的命题

    04

    按照正常思维,小白菜应该一步一步地在秦腔演绎方面越来越有成就。但是,当一些人的心愿没有实现,一些人的目的没有得逞,就想法设法地给她攻击她、陷害她、污蔑她,让她连找对象的机会都没有,方圆几十里地谣传的都是些负面新闻,谁还敢娶她做老婆呢?不得不沦为大龄剩女,只好与剧团的一字幕的小伙相好上了。

    尽管如此,那些惦记她的人还善罢甘休,硬是把他们双双被捉住了,虽然声称他们要定亲,谁肯理睬,严加处理,便将她从剧团开除了。后来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不管那些事情是不是她干的,能扣的帽子全给她扣上……

    时至如此,我不得不佩服中国的一句古话“墙倒众人推”,一个人一旦遇到挫折以后,其他人趁机来打击他。我们盖一幢房子是一砖一瓦摞起来,这是个慢功夫。一个房子要倒塌的时候,是整片的倒下。一个人失势以后,出现的快速变坏的情况。

    有一个强盗窟实验,又称为罗伯斯洞穴实验。在这个实验中,21位11岁的小男孩被带到了奥克拉荷马州的Robbers Cave 州立公园去参加一个夏令营。但他们并不知道其实自己正在参与一项实验。在这个旅行之前孩子们被随机分为两组。正是这两个小组构成了研究两组人之间如何产生偏见和冲突的基础。

    当孩子们到达后,他们住进了单独的小屋里。在第一个星期中,他们并不知道还有另外一组人的存在。在游泳和徒步旅行中他们相互熟悉。两个组都给自己选了名字,并将名字印在自己的衬衫和旗子上:一组叫做老鹰队,另一组叫做响尾蛇队。

    两个组建立起来了,实验进入了第二阶段。两组人发现了对方的存在,且在不久后两组之间产生了语言上的侮辱等形式的冲突。

    可是相互咒骂还不够。实验者希望大大加剧冲突的程度。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让两组人在一系列的竞赛中相互竞争。这渐渐加重了两组人之间的敌意,特别是两个组的所有得分被加在一起,而响尾蛇队最后得到了总分第一的奖杯。他们没有让老鹰队忘记这次失败。响尾蛇队在球场上插上自己的旗子,将其据为己有。随后两组人开始相互咒骂,还唱着侮辱对方的歌曲。不久后,两组人就拒绝在同一个房间里吃饭了。

    自古红颜多薄命,是谁出了这么残酷的命题

    05

    可以看到,在上述的罗伯斯洞穴实验中,当群体产生之后,不同的群体之间就产生了矛盾,出现了外群体贬低的现象,也就是对自己所在群体之外的另一群体产生敌意、贬损现象。而之后的竞争,更是加重了两者之间的敌意,产生攻击性行为。可以看到,在这个实验之中,涉及到了“群体、竞争、攻击性行为”等关键词语。

    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认为:人的一切活动来源于性本能,攻击是被压抑的性冲动的发泄,是力必多的释放,是天生的本能的。在他的后期理论中他又提出了人有两种本能:生本能和死本能。死本能本来是一种对内的自我破坏的倾向,自杀就是其中一种,但生的本能与死的本能是对立的,人只要活着死本能的表现就会受到生本能的妨碍,从而对内的破坏力量转向外部,以攻击的形式表现出来。

    苏轼在《水调歌头》有一句话:“高处不胜寒”,比喻一些位高权重的人,没有知心的朋友,经常感觉被别人从高高的位置上推下来。一个人在技艺或修为上所达到的极高境界。境界越高,能够做伴的人就越少,越会感到孤独与寒冷。

    当时的小白菜就已经处于“高处不胜寒”的位置,但她没有采取措施,一直待在神坛上,没有意识到暴风雨的到来,最后招致从神坛重重地跌落的悲剧。

    其实,像这样的例子在当今社会中也时有发生,屡见不鲜。我们常常感慨做人难,难做人,做个成功的人更难。但是,当你登上成功的高峰时,就已经站在了危险的境地。那时候,你要做的并不是永无止境的追求,这山望着那山高,而是时刻做好下山的准备。

    一个人越成功越需要慎言慎行,如履薄冰。如果你想独占一切,不留余地给别人,那么你的一切就会被清空;如果你有功却什么都不想要,最后什么都是你的。

    �'�[��w�W�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自古红颜多薄命,是谁出了这么残酷的命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zyz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