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这是一篇语无伦次的读书感悟,也许这是一篇毫无逻辑、思维跳跃式伸展的随笔,也许这就是我此刻的心情,也许这就是我的所思所想。最多的也许也许是我的问题在于书读得不多但想的太多,最少的也许也许是我的敏感、我的每一根绷紧的弦似的神经……
早上我会想、读书我会想、睡前我会想:人活着为了什么?有人听到这个问题马上就笑了,笑得我害怕和担忧。有人听到这个问题好心点醒我,这是哲学问题。还有人听到这个问题,告诉我是为了吃喝拉撒睡。每一个人的回答总会有他或她的道理,因为每个人关注的点不一样,世间因而有了形形色色的人。于我而言,其实,人活着就为了一口气,至于这口气怎样喘,答案真的太多了。在此,我不是想抛出一个哲学问题庸人自扰,我只是想提醒我自己总要拥有点独一无二的东西罢了,这便是我选择的一口气。勇气、骨气、血气……这些是我想要在我的生活中提取、磨练、内化的。
我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变得与他人的想法格格不入,我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变得在思想上极端不合群。我甚至有时会茫然、会呆板、会怪癖、会清高。在这个愿意给他人贴标签、下定义的世界里,我变得自卑。有时候想想,任何展现在他人面前的人都是一个剪影,大多数时候大多数人都会认为这些剪影是立体的,因而自己、两人或三五个人便开始对这个剪影,贴标签、下定义,然后认为这就是立体形象。我欣赏人前的赞许与褒奖亦或人前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我也不排斥人后的议论和怀疑。因为每个人都有背后的话说给背后的人听,在此,我必须承认我背后议论过他人甚至怀疑过他人,因为我们是人,有血有肉,在这个纷杂的社会,总会有一些自己愤恨的人事需要吐槽,人也正因为吐槽或被吐槽而变得真实。但这之中是蕴涵一个道理的就是一定要拎得清,因为人类的言论自由我们有权利去批判,努力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也要擦亮双眼、辩证看待问题,我们因为有权利而做了某事,但不能因为某事玷污了我们的权利。议论、怀疑不是贴标签、不是下定义,因为标签、定义一旦下了,就很难扭转了,如果再遇到一个形而上学主义的人,那便是最遗憾的了。但是凡事总讲究个因果,凡事终有个定论,不怕被怀疑和议论的人生,只怕错误的认知害人害己终而不识,比起这个,我想我的自卑还算不上什么。
我为什么用了大量的笔墨写了这么多所谓的不契合主题的东西,可能接下来就是答案了。
人常言道:“书是人一生最宝贵的财富。”那么何谓书,读什么书能获得财富,为什么要得到财富,如何获得这种财富?给一个有些有肉的人下一个真正的定义都是局限的,更何况是书呢?我并非真的理解学者、教育家甚至是哲学家的想法,我会在今后的日子去钻研。我认为真正的书来源于实践,是历经沧桑传承下来的经典,这本身就是一种财富,至于读什么来获取,想必也是大家认同的能彰显大家风范的、经久不衰的经典记忆吧。我们都很是佩许古人的才情,古人的见解,那么先人尚有如此之认知,反倒今人却为何总是要重温经典,回顾历史不能有所突破呢,难道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的思想退步了吗?还是思想的相对独立性使之人类的思想不能与经济政治发展同步?这层层提问可能真的促使我们需要在书中找些答案,但这只是为什么要读书,要获取财富的原因之一。
我们一直在获取财富中得到创新,可终觉得怪怪的少了点什么,创新并不是创作、创造。在这里,我指的是具有突破性的创作、创造,是一种针对时事、新颖的认知。美国可以成为世界第一的科技大国,持的是一种独一无二的技术。中国可以成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靠的是独特的文化,同时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读书的另一个原因。
独特的文化内涵使古代中国被推崇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国度,正因如此天下有识之士慕名而来学习借鉴。作为中国人,我们理应传承中华文化,重温经典记忆。与此同时,我认为更重要的还是实践,读书终究是习得他人的经验,获得第二认识,丰富认知。而在读书的同时能够更多的留意身边的人事,从中获取财富,这其中的所思所感便是一本书啊。
我们努力读书为的是什么?我们习得的古人先进理论经验又是为了什么?反过来,古人为什么能写出经典之作,宝贵的经验理论又来自于哪儿?究其本源是生活。生活是身边的一本书,是我们每天经历的酸甜苦辣。古人的智慧同样来源于生活,所以真正意义的读书是将人生的选择留给生活去慢慢凭吊,留给时间去一一检验。
我想我大学四年活着应该是为了诵读经典,但我更在乎生活本身。毕竟人活着为了一口气,我想当经典成为一种真正的经典意义时,我可以生出一枝根,它的成长独一无二,是创作,是新动力,新源泉。与其追逐,不如放手。哪怕全放下了,也未必不是新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