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开学季

作者: mariam180 | 来源:发表于2018-02-26 14:38 被阅读0次

    于我而言,有一种幸福叫做开学啦!瞬间切换到拥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的模式。要上学的娃恰恰相反,从自由安排作息的日子切换到被环环相扣的课程表决定的一天。这样的替换就像在呼吸之间有一个短暂的停顿一样,休养生息,生命可以张弛有度地循环。

    当然幸福之余依然还要继续放学后的陪伴。有小伙伴们看我跟娃的交流赞曰:“你教育孩子的话说的真好。”坦白讲每次当我放低教育者养育者的身段,仅仅只是分享我的经验想法,那些欣赏尊重的话语就会自然产生,于是接纳信任也会在亲子间自然流转,因为没有期待改变的想法,也就没有对抗和纷争,同时也会自然导向一个最能服务彼此的结果。此法亦适用于各种关系。而实在的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老师,是来照见自己的。孩子尤其如此,他们的纯粹善良常常提醒我人生来完美具足。只是修行尚浅,常忘记觉察、囿于外求而不能时时保持这样的初心。“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这大境界还是要常常念来警醒自己。

    当下困扰之一就是如何在保护孩子与生俱来的创意灵感,开放性思维与应试教育,限制性答案之间的平衡协调。

    看黄玉峰老师的文章讲五条绳索捆绑住学生:功利主义,专制主义,训练主义,科学主义和技术主义,字字诚恳,切中时弊。更愿看他的教育实践,常常有教育会被振兴改观的兴奋感。但现实却也很骨感。身边的诸多高中孩子们没有自由的时间阅读思考,刷刷刷是集体共鸣音,刷题刷题再刷题,究竟我们在培养做题机器还是有独立思考能力的的未来建设者呢?想当年很苦恼的就是给文章分段和归纳中心思想,尤其害怕在课堂上要回答这样的问题,那种肌肉紧绷感早已深入骨髓。因为天知道作者当时的想法是什么,除非可以当面问一问。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从文章中学到的是属于自己的收获。可是没有标准答案如何阅卷评定。而同时标准答案又是谁的标准?呜呼哀哉!

    小学生活相对还有很大的自由空间。但那些本应该在大自然中学习玩耍的时光还是常常被所谓的兴趣班托管班填满。而实在的所有的学科知识都来自于充满和谐韵律的宇宙自然。借一些演算的时间听听风声,借一些写字的时间看看星空,借一些练琴的时间嗅嗅花香,那些天文物理,几何化学,音乐美术,文学艺术都藏在这些斗转星移里。真的可以慢下来吗?如果你愿意如果你真的始终牢记学习的真正目的-----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探索的精神,耐心自律的习惯,自助助人的品质,又有什么会阻挡你帮助孩子用他们热爱的方式去学习他们真正感兴趣的事物呢?还记得那首纪伯伦的诗《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吗?耐心地陪伴,每朵花都有它独特的芬芳!

    小蓝猴这个假期最热衷的就是备料,配比,制作阿拉棒和蛋糕给大家做点心。哈哈,再长高点可以煎个鸡蛋什么的让早餐更丰盛些吧。看起来那么麻烦费力的点心制作因为喜欢从不觉得辛苦。但是洗内衣袜子却没有那么主动,甚至变换各种理由试图摆脱这个必做项。这寻找理由的过程倒也是个不断开发思维的过程。

    其他的学习亦同此理,兴趣是最好的推动。小蓝猴有个心爱的日记本,这个假期时不时地写上一段,也很自豪地拿给我看。某天她看完动画片很兴奋,于是我邀请她讲讲故事情节,这一讲从第一季讲到第三季,主题清晰,言简意赅,用词精准。大喜,建议写到日记里,一篇绝佳的观后感。小蓝猴不假思索断然拒绝。无他,那么多字,写起来要花很长时间呢。而且还会有很多不会写的要标注拼音。一个热爱写字的孩子大概会很快乐地写下来吧。那么有一天当小蓝猴会写的字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熟练,她就会成为那个热爱写字的孩子。那些五感链接,脑海浮现的一切都会自然地流淌在笔端或指尖。而实在的,灵感所至时千万不要计较书写是否端正,文法是否通顺,灵魂的部分是不需要修饰的,简单真实是最大的美。所以,勿用必须写文章去斩断这灵感的源泉。而我愿意先做好你的书记员,一如既往······

    然而有些功课就像洗袜子一样是必做项。比如《中国成语阅读》就是这学期的必读书目。较之上学期如同学术著作的《上下五千年》,这本书无论画面设计还是语言结构都还比较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然而很多的成语都充满着征战杀伐,政权更迭的血腥背景。如果换做《诗经》《山海经》启蒙会不会更有趣些?读书如识人,是需要些时间和交流的。书的生命来自作者及出版相关人员的共同能量作用。小孩子对这种能量的感知是最敏锐的,在一摞书中他们通过触摸观看甚至啃咬会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一本。必读书目有点像旧时媒妁之言的婚约,掀起盖头的瞬间可能一见钟情,也可能需要花些时间来找感觉,最郁闷的是要凑合过一生。

    既然必读就让这读书变得有趣些。先确立好读这本书的目的,然后随意翻阅跟着直觉选择自己想要看的篇目,朗读或默读时找出自己感兴趣,有疑问或有共鸣的词语句子做记录。《黔驴技穷》里小蓝猴感兴趣的词语是“山脚”,写了个“山顶”做反义词组。因为小小的心里充满大大的善意,不想让驴子被吃掉,跑到山顶就安全了。山顶变成小蓝猴记忆《黔驴技穷》的关键词。这个共振阅读法让小蓝猴雀跃不已。读书就像是跟作者说话,从中取得自己需要的资讯。每个人的需求不同,所以会对不同的书产生兴趣,或者是对同一本书的不同部分内容感兴趣。即使同一个人同一本书,在不同的情绪视角里也会有不一样的关注点。跳读通读也是一个寻找真正能帮助自己的部分而后精读熟读内化成自己的语言去实践的一个方法。阅读的核心在于跟作者平等对话,透过那些共鸣感强烈的词语看到自己的真正需求,打开自己潜意识里就储存的记忆并帮助到自己的人生。无论什么题材分类的阅读,当有着清晰的读书目的和适合自己的方法时,都可以迅速地转化为一个人内在知识库的开启和储存,而后转换成携带自己智慧的输出。所以读书前试着跟有缘相遇的书说一句:很高兴认识你,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些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吧。试想你若跟一个初识的有缘人要共同谈论一些话题,是不是这样的开放坦诚会碰撞出更多的智慧火花呢?所以好词好句的积累不是读书的目的,而是专注阅读享受阅读的一个必然结果而已。当手段或方法错位成核心时,只能阻碍阅读的进程和兴趣。就如同一个趴在地上研究蚂蚁的孩子被勒令起身不要弄脏衣服,或者去旅行前被提醒要留意一路风土人情好写一篇精彩游记。一个本来流畅自如的观察感知过程便被硬生生地植入了一个目标导向的木马程序。

    阅读是个大话题,可以穷尽一生去丰富。而教育更像个烫手的热点话题。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吗?我不知道。我能感受到的一部分来自于太阳姐的美式教育里。那些可以自由发挥的作文主题,那些让很多习惯被安排管束的中国孩子不知道该做什么的空闲时间,也是可以沉淀反思主动休息或学习的时间,那些充满哲学意味,人生指南,理论实践兼具的阅读书目,那些全面发展的课程设置比如艺术和体育跟其他学科的同等重要,还有那些关于诚信和日常行为的规则,让我看到一些不同。而同时我也看到一向自主有想法的太阳姐在这个教育体制里的有时候如鱼得水,有时候跌跌撞撞。然而不得不说竞争依然也是这个教育的一个重点所在。学术校长的数次发言中都言及此,他骄傲着这些孩子完全有能力跟美国本土的孩子们竞争优质资源教育的。这个竞争也可以理解为美国的精英教育体制对每个人追求自己天赋能达到的最高卓越的一种鼓励机制。然而有一次当校长提及他为每个学生都能用ENGLISH(双关语)来学习思考而骄傲时,我内心里的民族自尊心被触动了。WHAT?WHAT?WHAT?中国的古老智慧难道不如美式思维?然而瞬间还是有些气馁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老庄智慧在国外似乎比在中国圆。先跳脱民族地域的狭隘认知吧,否则大概也会像一部分基督教和佛教在中国的信徒纷争一样,因为效忠而彼此排斥。于是对太阳姐转述这心路历程时坦陈“作为中国人还是要记住自己民族的古老智慧,同时吸收接纳其他不同文化的精髓,将其融合服务于整个人生吧。”

    然而不得不承认的是面对中国教育看到某些主题的作业时还是很无语的。比如关于垃圾分类。想当初将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认真做好分类时的兴奋感还是在的。可是当看到分好类的垃圾在小区垃圾桶就已经被混淆了,进入垃圾车时的简单粗暴不仅仅是对垃圾的黑暗笼罩,也直接灭了自己对垃圾分类的美好愿景。此番小蓝猴要做垃圾分类实践作业,愿景突然又冒出了小火苗。很高兴地问是不是学校有教详细的分类或者垃圾站处理。娃认真地思索了一下,知识系统还是街头商场垃圾桶的分类标准。哈,可以去社区咨询嘛。然而社区服务人员微笑有加外交辞令般地回答是“日本的垃圾分类也用了一百多年的时间呢。”什么鬼?涨姿势!垃圾处理系统,中间收集运输系统完全不配套,号召民众垃圾分类的意义何在?

    突然间就想起易中天老师对中国教育弊端痛陈之后的寄语:“我们的社会应该给每个公民提供足够的安全感,让每个公民有足够的尊严,不管他从事哪个职业,不管他在哪个岗位上,他都是一个安全的,有尊严的人,这样他才能快乐。这就是我对中国教育的希望。我希望中国教育能让我们每个孩子,中国改革、中国社会能够让我们每个中国公民都成为真正真实的人,善良的人,健康的人,快乐的人,这就是我的中国梦。”

    心有戚戚焉。在给予他人尊重之前请先学会尊重自己。尊重自己说真话的权利。尊重自己内心的真正需求,不被外在标准价值观,评判,期待所绑架。保持觉察,换位思考,放下角色地位的控制,尊重每个生命的独立人格。为我们的中国梦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育会有怎样的演变和走向?我不知道。我所能了解的就是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自我成长,自我教育,那对无尽知识的探索,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对生活变化的平和以对是永无止境的。惟愿大家都能读快乐自由的书,快乐自由地读书。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Niebuhr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写在开学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acjx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