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不宁,瞥了一眼《金刚经讲记》,恰在云——“空”。
“诸法皆空、诸法空性、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空无边处、当体即空、真空妙有、空性、空观、毕竟空……”
佛典经法,禅论,偈语,玄旨,也不过都是一派空话。
读来,读去,其实什么都没说。
语言的投影→文字,本身就是空的。死盯着它能悟出什么来呀?
且不如去养一盆花,宠一株草,醉一回酒,纵一曲歌,焚一纸稿,烙一枚心印,从生命中,从经历中去得悟,蜕脱。
经了就有了,痛了就悟了,爱了就恨了,伤了就懂了,好了便了了。
这世上的话均是空的,事都是真的。云空未必空。
如若参透、了悟,得是有慧根的。这全不是苦修或是虔诚就能达成的事儿。
像那孙悟空,他为何本领大,因其悟性高。菩提祖师讲经,别人都正襟危坐,独他听到妙处不禁手舞足蹈,祖师暗喜佯怒,在其头上敲了三下,而去。他领会,于夜半至祖师处学得长生法门和七十二变,才有了那斗战胜佛。
慧能年轻时送柴到商家,听闻一居士诵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当即开悟,出家入佛门。这样一个厨房的文盲火头僧忽一日对应出那首畿子:“菩提本无树……”,得传衣钵,六祖是也。
迦叶尊者听圣人佛陀说法,佛陀持一朵莲花,一言不发,众皆困惑,唯有迦叶尊者会心微笑。禅宗便在一花一笑间诞生了。
自问并无这种慧根,我“贪嗔痴,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俱全。修成正果无望。
此生不慕“空”,我寻求“有”,有声有色,有情有韵,有诗有心,有始有终。
生命只有一次,为什么要“空”?装满它不更妙吗?
满,才具有意义。就像中秋圆月是个意义;就像钱塘潮涨是场盛会;就像团聚是个温暖的期盼;就像相伴是岁月的充盈,就像爱恋是段美丽的曾经。
殊不知一切终究成空。
待耄耋之年,世界再与己无关,连记忆也离弃你时,只能守空;待踏入无尽的死亡岁月,便空空、空空如也。
我拒绝,我执拗,只要意识尚存,一息尚在,我就要我的灵魂里是流动的,是丰盈的。
无法成空,就像无法遗忘;无法不执,就像无法随顺;无法不嗔不怨,就像无法不思不惘;无法不天真幻梦,就像无法泯灭痴頑。
有所爱,有所驻,悦纳,动容。
今世一遭,我相信我离开时不会是空的,烧成了灰,我也是天真的,纷飞的,爱恋的。
我以为是这样。
但度过世态悠长,过过日子,尝过悲喜,历过生死,走过盛年,回头再来诵经参佛,字字便空而不虚了。
谈“空”讲的不是悟性,是资格。
是哪首歌里唱的?——“叫一声佛祖!回头无岸……”
岸,是彼岸,在前方,不在身后。
放下,释然,坐忘,不执于我,不执于相,自在欢喜,无欠无余,方领真谛。
云在青天水在瓶,即心即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