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机场看到一个宣传环保的广告牌,令人印象深刻:广告里,生活中常见的塑料制品成为人体的一部分。
广告想表达的意思是,你在使用的一次性物品(一次性塑料袋,塑料吸管等所有非循环利用的东西)就代表了你是什么样的人。
这让我想到:我做的每一件事,与世界发生的每一个关联,是否都深有含义呢?
以前看林丹这些顶尖羽毛球高手的比赛,打到后半程,他每一个打球动作,都是用最省体力的路线。而那些普通选手的动作,为达到相当效果,更消耗体力。
这像极了我们追求的高效生活。然而,如何以目标为导向实现目标呢?
今天的旅行,路上时间用来不停的清理自己的手机和电脑,每一条备忘录,每一张随手拍的照片和视频,每一条录音,印象笔记储存的每一条数据,邮箱收到的每一封邮件……这要花费太多太多时间,根本无法实现一劳永逸的整理。
与其费劲整理,为何不在当时就少创造一些垃圾呢?
在处理事情时区分重要和非重要,非重要事务不用太过在意而快速解决方案,回路短些。重要的才保留证据,并及时自我反馈。
但问题是,我怎么执行执行重要和非重要呢?
我翻到9月29下班时,我写了这样一句话:今天工作只做了不到三分之一,是满足别人的需求和自己虚荣更重要?还是我的目标更重要?是该掂量掂量。
顶尖运动员是通过不断训练才达到那样的水平,我们也可以通过学习提升自己。
今天在得到学了一招自我改变的方法(如图):

1.列出希望达成的目标:
变得更优秀,工作更高效,生活习惯更好,这些都不算目标,目标要具体。
比如我当前设了一个:11月20前完成两套slides框架。
2.找出与目标相反的行为:
比如我的行为:拖沓,横叉进来的事务过多,什么都想掺和一脚,过了目标预设的节点日期依然我行我素。
3.想一想这样做潜在的好处
比如:暂时没有什么损失,表面上风平浪静
4.内心重大假设
学过数学的人知道,我们做证明题要先给出一个假设检验,然后证明它正确与否。
上面的行为正是源于你内心的假设检验。我突然茅塞顿开,我内心的潜台词原来是:我有能力扭转局势,我有本事一天变出来两套幻灯!
原来,我在沿着自己以往一直习惯的行为模式在运作啊。
我要打破这个重大假设,我更有决心去行动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