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阵子跟着读书会四月家庭教育团队啃读几本书,放在最前面的是德国十九世纪初期成书的这本《卡尔·威特的教育》。尽管已经有近二百年的时光,但作者在书中所提出的观点、倾注在自己儿子小卡尔身上的智慧、心力依然对万千父母有着极大的启迪和教益。该书没有一味的大道理式的谆谆告诫,更多的是一颗真正爱儿子的拳拳爱子之心的本真流淌。
对标对表牧师老卡尔的做法,身为教师的我,不能掌控自己的情绪,没有足够足够多的爱,时常做不到松弛自如,这种状态下的我,读了那么多的育儿类、教育心理学类的书籍,还是过不好我的日常生活,还是停留在知道不少道理、一到实践中还是原地打转的窠臼中……焉能不汗颜?!
为了让儿子有所成就,卡尔·威特在孩子身上倾注了几乎所有。他带着三岁的儿子到各地去周游,孩子5岁时已经几乎游遍了德国所有的大城市,在游玩中登山、游览名胜、寻找古迹、凭吊古战场,参观无数多的古堡、宫殿、园林和教堂。
反观自身,孩子小的时候无非就是带他们去游乐场玩玩,疫情不严时候去山水名胜的机会也不多,只是走马观花,都没有想到提前做个攻略什么的;离独山这么近,去爬山的次数也是少的可怜,更多的是去超市买买买,孩子们学业压力骤增了再想着走进大自然就成了镜花水月……
我的俩孩子哪里有小卡尔那样的幸运?因为孩子缺的是有教育前瞻性理念和智慧的爸妈呀!这才是拉开孩子与孩子之间差距的根本所在!
卡尔牧师抓住孩子早期教育的黄金期,早早的带孩子“行万里路”,甚至在旅途上花了大笔的钱,以至于后来孩子上大学的学费都负担不起了,为了省出出门的旅费,全家人都省吃俭用。为了让儿子对大海大洋有所了解,带着儿子去地中海沿岸拾贝壳,采集海藻水母和海星。在这个过程中对儿子讲述海产品以及海底生物们的各种知识,引发孩子对神奇海底世界的向往。
这才是给予孩子最富足的生活,最贵族式的教育。
而这些都是老卡尔储备足够知识的基础上,才能一点点为儿子打开了解这个世界的大门。
反观我自己,女儿的学习遇上了不小的拦路虎想要向我求助时,我一开始还煞有介事的给她讲解,在几次讲解出现错误的尴尬局面后,我索性放弃了(奇怪了,就是在辅导孩子的过程中才发现当年上了一个“假学”,为啥现在的题觉得越来越难了,莫名其妙的就辅导不了了呢)。找的借口和理由是“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哪一学科不会就去找对应的任课老师,或者买了几本资料,让她自己从资料中寻找答案。
政治历史这些读背类的学科孩子自觉性不强,自律意识太差,估计那些负责任的父母都会天天督促孩子及时反馈所学的知识,而我依然是随波逐流,单单依靠孩子那可怜的不可靠的自觉性,所以女儿的学习基本上就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任课老师要求紧了,她的作业可能完成的扎实一点,教多班课程老师的那些学科基本上就属于“放羊”状态。
我如果真的是一个有心计的真正爱孩子的父母,完全可以自己去钻一两门学科,为孩子多学一点又有什么,何况这些学科当年也都曾经学过一遍,即使知识有所更新那也是若干的,说到底还是为人父母不合格,惰性太大,借口太多。
如今再有几个月的工夫孩子就要参加中考了,还在自我苦苦挣扎着,网课已经开启了一个多月,离寒假还有一个月,我到底是继续放任自流还是跟孩子一起努把力呢?
路是自己走出来的,选择权还是在自己手里。
越是读《卡尔·维特的教育》,我越觉得这本书就是一面镜子,照出我在孩子成长路上不合格的一面。
书中还谈到卡尔·维特积极的回应孩子每一个问题,而不是简单用父母的权威去压制孩子的天性。面对孩子的问题,卡尔即使自己很累很忙很烦,也要对孩子的问题做到有问必答,而不是敷衍孩子。
反观我自己,常犯的错误是为了保住所谓的面子,答不上孩子提出的问题时,就随便敷衍、漠视,甚至偶尔还会呵斥孩子来掩饰自己的尴尬。
其实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父母只有保证与孩子地位平等,才能跟孩子进行积极有效的交流,从而培养孩子不迷信权威、追求真理的精神,让孩子具有独立思考和辨析的能力。
……
教育无小事,教育的最佳契机就藏在每一个临在的、热气腾腾的生活场景里。若有心,若真爱,一定会捕捉到这样的契机。
对标对表之后,不能光停留在汗颜阶段,扔掉Being,而是Doi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