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事那里听到一个故事:他所带的一年级班里有个孩子,整天处于天性释放、自由散漫的无组织阶段,对学习极端无视。据说他的家长是中学老师,对自己孩子实行“快乐教育”,从幼儿园起就没有拿过笔,到一年级依然是要“快乐”的,学习上面并不在意,只要孩子高兴就行。
同事很无奈,作为老师也很担心:这样一时看起来孩子是挺快乐的,等以后学习出现困难,成绩和整体素养被同学们远远落下的时候就快乐不起来了!
什么是“快乐教育”
“快乐教育”这个说法被很多人所熟悉,并奉为新理念用在孩子身上。
快乐教育最早是由十九世纪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提出的。斯宾塞指出:“长期以来的教育误区,把教育仅仅看作是在严肃教室中的苦行僧的生活,而忽视了对孩子来说更有意义的自然教育和自助教育。”他认为,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在本质上都是快乐的。强调“对儿童的教育应当遵循心理规律,符合儿童心智发展的自然顺序”。
这个观点,对西方科学教育理论的开展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同时在中国“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如一股清流涌入“苦行僧”出身的新父母心中,快乐教育又与素质教育目标一致,所以被广泛接受。
然而很多人只看到了“快乐”,却没有深入了解斯宾塞的“教育”内涵,导致很多人误入歧途,剑走偏锋,才发生上述故事。
快乐教育与任何一种教育方法一样,终极目标都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教会学生做人,给学生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德智体美都得到全面发展。
心理学认为,快乐通常是指盼望或追求的目标达到后、或需求得到满足后,继之而来的紧张解除时的情绪体验;它是一种最佳的心理状态,是一个人愉快的心理体验。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快乐是人最重要的情绪,快乐的人会淡泊达观,身心处于最佳状态。快乐是教育本质的重要特征。而快乐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也都是为了孩子人生的快乐与幸福!
怎么做才是“快乐教育”?
1. 用兴趣引导孩子快乐学习。
了解孩子的兴趣所在,并合理的引导发展兴趣爱好,从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无论是兴趣爱好的学习还是学科学习,都会很轻松,成功的几率要大很多,学习获得成功,才会有学习的主动性,最容易获得快乐。
2. 尊重孩子,并培养他的好胜心
不仅要尊重孩子的兴趣,还要了解他,不把家长的期望和意愿强加给他,做他在勇敢做自己路上的向导和拐杖。
健康的好胜心和竞争心理能促进孩子全面健康发展,让孩子变得更优秀。适当激发孩子的好胜心,能把他的潜力发挥出来。好胜心是通过培养和锻炼获得的,因此需要创设合适的竞争环境如参加比赛、考级等。
同时要注意正确引导好胜心:
好胜的对象是超越自我;好胜应该对事不对人;敢于面对失败。
3. 参与孩子的活动
斯宾塞尤其注重家庭教育,家长在参与孩子活动的过程中才能真正了解他的兴趣爱好,并在活动中不断地鼓励和赞扬他,帮助他把任务分解成几个小任务,把目标分解成阶段性目标,降低难度,减缓坡度,增强孩子的信心和勇气,给孩子做出榜样。
斯宾塞对家庭快乐教育提出了八项具体做法:
家庭共同相聚的时间是神圣的。
家庭成员互相了解可以使孩子获得心灵的力量。问问自己,你有几次坐下来和家人谈你的理想、目标呢?你有几次询问孩子:你担心什么,害怕什么?
适当让孩子为家庭分忧。
珍视全家一起用晚餐的时间。即使再忙碌,每个星期应至少一两晚上和孩子轻松用餐,这时不要数落孩子的不是。
定期和孩子完成一件事。例如种植物,把散乱的照片整理成家庭照相本。
建立固定的家庭传统和仪式。生日聚餐、春天去远足、秋天登高等。
和孩子一起玩游戏。
在孩子睡觉前告诉他一些家里的往事。
综上看来,无论是什么样的名头,只要是促进人的发展的教育都是好的教育。
那些倡导孩子不学习、不拼搏的教育,都忽略了孩子的内心需求,并不能给孩子带来真正的快乐。
网友评论